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早已是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不少人将这首诗的主题解释为“惜春”,其实不尽然。近日细读孟浩然的诸多田园诗篇,对《春晓》一诗又有新的体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很多人认为该诗的重点在于后两句,也就是诗的主旨是叹息春天的短暂易逝。但是结合诗人其他诗作以及当时诗人的生活境况、历史背景细细读来,却另有一番滋味在里面。虽然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因为太脍炙人口反而感觉淡薄,其实关键句还是起句,对春的意境诗人更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叹和体会。
这句表现的是那些在春天贪睡的人,也就是那些“高人雅士”的逍遥世界。当时,知识分子多在朝中为官,他们要披星戴月地早早入宫上朝,根本不能贪睡懒觉。而那些鄙视世俗所热衷的功名利禄的隐士们,却可以在春天“眠不觉晓”。他们立身于荣华富贵之外,超然于世俗,融身于大自然的清雅和恬静,令人艳羡不已。孟浩然的朋友王维的《田园乐》之六与这首诗意境非常相似:“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在雨后的春日早晨酣眠,窗外桃花含雨,落英缤纷;室内雅士怡然,无忧无虑,陶醉在阳春美景之中——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情趣,是一种高雅的意境,是隐者的逍遥世界。这种逍遥世界,与陶潜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界是相通的。
孟浩然作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对六朝的陶潜十分仰慕,著有很多像《春晓》这样的隐逸诗作。其中《李氏园林卧疾》中对陶潜的仰慕之情表现得更加明显:“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但是,历史上孟浩然并不是主动隐逸,而是应试不第、求仕不得才浪荡江湖,隐居鹿门山。传说他四十岁的时候游历京师,与王维、张九龄等成为好朋友。一次王维私自邀他入宫谈论诗文,不想玄宗皇帝突然光临,王维将孟浩然藏在床下并将此事禀报给玄宗皇帝,玄宗遂召见孟浩然并命浩然题诗一首。浩然以《岁暮归南山》为题献诗,题至“不才明主弃”一句,玄宗很不高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卿弃,奈何诬我?”结果,浩然丧失了求仕的最后良机。对于自己的怀才不遇、求仕不得,孟浩然心中还是充满苦闷和懊恼之情的。除《岁暮归南山》一诗外,《临洞庭》中最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在当时封建帝制和科举制的制约下,诗人隐逸于山,逍遥世俗之外来求得心灵的静雅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