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赏月的诗句 - 描写“关心国家大事”的对联或诗句有哪些?

描写“关心国家大事”的对联或诗句有哪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儿》

[ 宋 ]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唐 ]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712~770),字子美,甫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