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白岳不果》是明代汤显祖的一首诗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释:
①乏绝:潦倒,困穷。
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涯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那可绝不是现在的休闲体验游哦,肚子没着落,休啥闲哦。无非希望到徽州寻求复出的机会,而这机会应该还是寄托在许国身上。
万历十九年(1591),许国就已退休回徽州歙县故里。只要看如今还矗立在歙县古城内的许国八脚牌坊,就知道许国当年在朝廷的身价地位。虽然退了休,但许国既曾是皇帝的老师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荐,汤显祖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汤显祖的朋友吴旭建议汤显祖到惠州探望徐先生,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恢复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许向皇上说一句话,他就能改变自己的困境。诗《黄白》,指黄山、白山(齐云山),暗指金银,即官俸。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汤显祖对徽州的褒扬都无法推断。
事实上,这首诗一开始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散发着铜气的地方:如果你想发财,你可能会在黄山的白山之间到达那里。这或许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名利双关,徽州自然是百姓羡慕的黄金之地。
但这一切与美丽的场景和剧作家的痛苦有什么关系呢?当时,有人建议汤显祖去徽州寻找人力资源,或者去寻找仙人或道教神灵。最现实的途径是寻找人力资源,与风景无关。因此,如果把这首诗解读为作者对徽州风光的赞美,那就大错特错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题目“白山”,指的是休宁的齐云山。湖北的祁云山、武当山、四川的鹤鸣山、江西的龙虎山被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黄山被称为“黄山中的白山”。汤显祖的诗中,“黄山白山”就是“黄白”。这四行诗实际上写的是“因果”。前两句写上原因,后两句写上结果。
这首诗的大意是第一句,不是最后两句。从诗人的经历和性格来看,这首诗不是要赞美“黄与白”的美景,也不是要表达对徽州的向往,而是要表达一生的情怀。诗人写这首诗时,穷困潦倒。他的朋友多次邀请和劝告他,希望他能有机会在惠州发展。然而,他们一个也没有来。
在诗《黄白》中,指黄山、白山,典故金、银,即官俸。无论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失败,都不能推断汤显祖对徽州的褒扬。事实上,这首诗一开始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有钱的地方:如果你想发财,就得去黄山白越的惠州。
这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明清时期,徽州商人闻名遐迩,富庶无比,自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地方。但这与美丽无关,也与悲惨的剧作家无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拒绝低头的态度:据说惠州有钱,可惜我一辈子都没想过去惠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