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问为何开始不用一首李白的诗,在后面的诗会上,第一首就用了李白的《将进酒》,只是第一次诗会用了杜甫的《登高》,这其中深藏了作者的深意,为后面的唐诗三百首埋下伏笔。
《登高》被誉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郭宝坤输得很惨,在这里看起来范闲似乎就为了制住郭宝坤,制造轰动抬出这首绝律来。这其中有权谋之计,也有故意为后面的故事开挂留下伏笔,因为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质疑和不服气,特别是,这首诗一点也不符合范闲当时年轻气盛、傲慢自信的气质。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五十六岁时,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当时庆帝就一言道明,这首诗暮气重了些,但毕竟是千古绝律,因此,范闲也为自己成功拉来了仇恨,顶着文坛巨匠头衔的庄墨韩与长公主合谋,诬陷范闲抄了自己的诗,并不远万里从齐国来到庆国打假。范闲已经承认了当初的《登高》不是自己所作,而且面对庄墨韩拿出的所谓“铁证”,范闲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只为杜甫老爷子鸣不平。
逼得范闲只能拿出《唐诗三百首》来应对,第一首就用了李白的《将进酒》:
两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开始一下子就将众人唬住了。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狂背了几百首诗,从李白到杜甫、苏轼、文天祥等,每一首都是千古名作。庄墨韩却故作镇定,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中似的,直到范闲背出了这最后一首时,他才受不了坐不住了,当场吐血。
最后一首也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当时背到后两句时,范闲已经醉倒地上,也正应了当时的场景,意思是:我醉了先睡了,你自己离开吧,明天要是你还想喝,带着你的琴来咱们再一醉方休。
庄墨韩自然听懂了范闲的意思,所以最后才会坐不住,当场吐血。所以说,人没事时多读读书,别到该用时,方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