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拼音为dǎ gǔ。
一、释义:
1、击鼓。
2、感到没有把握。
3、感到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二、出处:
源于清无名氏《燕京杂记》:“有荷两筐击小鼓以收物者,谓之打鼓。交错于道,鼓音不绝,贵家奴婢每盗出器物以鬻之打鼓,旋得旋卖”。
打鼓的诗句及赏析:
1、渊明不老久踟蹰。打鼓枫林谁作社。——宋毛滂《浣溪沙》
赏析:它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闲愁”。这种“闲愁”和强烈的哀愁不同,它不是由实在的原因所引发,无关生理的痛苦,也不牵连重大的现实利害关系,而只是一种无端而来的惆怅的伤感,带着轻柔而缥缈的气质。
2、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宋潘阆《洒泉子》
赏析:停留在自然风光的描写上,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只是消极的旁观者,意义不大;写了“弄潮”,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作品就显示出广度与深度,表现出健儿们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
末尾的“梦觉尚心寒”,作者用自己的感受,连做梦也被惊险的弄潮场面吓得胆战心寒,烘托“弄潮儿”的精彩的表演,实际是对“弄潮儿”的热情歌颂。
3、打鼓普请看,通身是泥土。——宋释崇岳《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赏析: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佛教思想中的“缘起”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作者以东过西、西西过东的形象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事物在空间上的流转和交错。
主中宾、宾中主的描述则体现了事物在关系上的相互依附,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没有客体也无法定义主体。这种相互联系和互相依存的观念,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