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赏月的诗句 - 寻找名人的足迹

寻找名人的足迹

 李白的足迹

安徽 徐而缓

今年(指2012年)是李白诞生1310周年。

公元702年,有“诗仙”、“酒仙”、“谪仙”美誉的大诗人李白,出生在唐辖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安西都护府包括波斯(今伊朗)、里海以东广大的中亚地区,以及唐太宗于公元640年所灭的高昌国的版图;公元657年所平定的西突厥版图;于田以西、波斯以东的河中地区;原吐火鲁分置的十六都督府,及州县、军府等大片地区。碎叶城位于中亚楚河流域,可以称得上是唐朝在中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我国,甚至四、五岁的孩子也能背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所思的故乡是碎叶城。从幼年时离开碎叶城,到病死安徽当涂,李白再也没有回过碎叶城。在吟咏这首《静夜思》的时候,我们谁又真正体会到了李白灵魂深处埋藏的疼痛?!

我们不知道,李白属于哪一个民族。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户籍管理制度。史书上也没有注明李白是不是属于“汉族”。这一点,我们已经无法查证。如果从他的出生地,和他一生都酷爱喝酒这两方面来看,李白应该属于少数民族。李白之 “李”,很可能因为祖上对李唐王朝有功,蒙赐姓“李”的。他是什么民族、什么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以及他极富传奇特色的一生。

 李白幼时,随其父迁入四川。据《新唐书》记载,李白十岁时就已经“通诗书”,称得上是“少年才子”。等到他长大后,就隐居在四川岷山。李白天性豪爽,轻财重施,极有个性。当时,李白知道朝廷在四川各地都设有招收人才的考试点。但是,他却不去参加那些考试——李白为什么不去参加那样的考试呢?原来,除这种考试外,唐朝还有设有“超拔群类科”,只要你智识才艺超群,大唐可以“不拘一格‘用’人才”。所以,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物李白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只将心思放在“纵横术”、“剑术”、“交朋结友”、“纵情山水”上。

天宝年初,李白沿长江而下,到了浙江会稽,并与当地一个叫“吴筠”的人,关系很好。吴筠奉诏来到京城,李白就与吴筠一起,来到了长安。这次到长安,是李白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诗酒风流,天下闻名。

到了长安后,李白前去拜见当时声名显赫的贺知章。正是这个“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贺知章,对李白的一生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官到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兼集贤院院士、太子侍读、工部侍郎、秘书监等职,说得更清楚些:此人曾当过皇帝老子的老师!《新唐书》载:此人晚年尤其“诞放”,“遨戏里巷”,“善草隶”,“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世传以为宝”。天宝初,贺知章因为梦中到过“帝居”,而且一梦数日才醒,醒后,就请求“还乡里”、“为道士”,皇帝“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与太子百官饯送”——这是一个全身而退的朝廷高官!同时,他又是一个通晓音律、长于书法、诗酒风流的奇人。

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诗词文章之后,大为惊叹,说:“地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才呢?这样的奇才只应该天上才有哇!你真是从天上发配到人间的‘谪仙人’哪!”

贺知章不只对李白这么说,对玄宗皇帝,他也这么说了。唐玄宗听了,大为惊奇,就把李太白召上金銮殿,与他谈国事,并让他当面写文章。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就这样,李白从一个山林隐士,直接进入了士大夫阶层。——一个人有了真正的才能,是谁也无法阻挡得住的。李白的才能不容置疑,但李白的成名,贺知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叫“贵人相助”罢!

如果有兴趣,我们还可以研究研究李白的“社会公关学”——李白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诗人,还是一个极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当时,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太监除外),谁都把李白当朋友。上到皇帝,以及皇帝的老师;中到文武百官(如丞相裴政,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下到平民百姓(如汪伦),李白都可以与他们相处得很好。

李白供奉翰林院大学士之后,还是和当初一样,以酒为乐。常常和一些长于饮酒的朋友在长安的大街上喝酒,并且经常醉倒在饭店、茶楼、酒肆甚至大街上。有一次,唐玄宗在沉香亭游玩,忽然感觉有些诗意、乐意,就让人把李白叫来,为自己的这些想法做出一些合乎音乐、诗文的作品。而李白却在长安街上喝得酩酊大醉。人们没有办法,只好把他携进宫来,帮着他招了些水,把脸随便洗了洗。他就拿起笔来,一气呵成。而那篇文章却写得“婉丽精切”,无与伦比。唐玄宗极爱其才,多次设宴招待他。有一回。李白又在皇宫里伴侍皇帝,喝得醉了,就叫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高力士给他脱靴,让贵妃娘娘杨玉环为其托墨。演绎出了一出《李白戏权贵》的好戏。那杨贵妃倒还没什么意见,高力士却引以为耻,就找了个机会,将李白的一些诗句摘录下来(“寻章摘句”就源于这类小人),曲解给杨贵妃听,说是李白做诗讽刺她,以激怒杨贵妃。那女人却也糊涂,也不管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容,群玉山头哪得见?会向瑶池月下逢!”的诗歌将使她永垂不朽,却只管哭着,不让唐玄宗给李白封官。没有办法,唐玄宗只好放弃让李白为官的念头。李白自知为权贵所不容,就越发狂放,不修边幅,日日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饮酒作乐,号为“酒八仙人”。

当时的李白,就如同一只花瓶,虽为唐玄宗所器重,却在那儿供着,不为重用。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李白来说,这样的日子,在长安住得久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他就向唐玄宗表示,请求浪迹江湖,“还山”悟道。唐玄宗是懂得艺术的人,“赐金放还”。传说,李白离开长安前,唐玄宗还给了他一块贴身“金牌”:准许他喝天下之酒,不用付款,其饮酒费用由官府结算。

这样,李白就有机会沿长江而下,“浮游四方”,足迹遍布大江上下、南北,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酒仙”。

李白的一生都离不开“诗”、“酒”二字。

早年,李白客居任城的时候,就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人居住在徂徕山。他们从白天一直饮到黑夜,醉了就睡,醒了又饮,饮了又醉,诗酒文章,乐极一时,号为“竹溪六逸”。酒,让他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酒,也让他成为大家最好的朋友。正是因为李白,中国的酒风,才从大唐的天空,一直吹到1300年后的今天,醇而又香,传之久远。他饮着酒,吟着诗,苍天为纸,长剑为笔,恣意山水,成为诗坛古往今来潇洒第一人!也正是因为这个李太白,长江文化才变得更加丰厚,更加具体,使得我们的华夏文化,显得更加美仑美奂,深不可测。

李白是前无古人的。他和杜甫一起,被人们称为唐朝的“双子星座”。文人,对于文学的最大贡献应表现在其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体上。李白是诗坛巨擘。同时,他又是“词”的开山祖师。他的《忆秦娥》通常可以认为是中国开山“第一词”。大美无言,大行无碍。吟到深处,他可以像《静夜思》那样,写出不分平仄的“新体诗”。所以,他又是中国近代“新体诗”的发明人!李白的诗、词、赋、书法、剑术等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格律诗对李白而言,是一种“戴着手铐、脚镣的舞蹈”,只有戴着,才越发痛快淋漓,只有戴着,才越发疯狂。这些,从来就没有真正束缚过李白的拳脚。只有他,才能将唐诗发展到最高境界。功夫在诗外。我想,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高超的剑法,“自由”是唯一的目的。

李白的一生也离不开“山”、“水”二字。

李白的足迹遍布整个长江流域。以安徽为例: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暴发。为避战乱,李白隐居安徽皖山一带,一住就是多年,并留有石刻多处。他以皖山为据点,东到吴湖采石矶,与他同行的是崔宗之。他们乘着游船,就着月色,从安徽吴湖采石矶到金陵(即南京)。他坐在船上,穿着宫锦长袍,意在山水诗情,静心静气,旁若无人。直到如今,安徽吴湖还留有其“跳江捉月”的故事;西到潜山、岳西(以及湖北的英山、罗田),在二祖寺领悟禅宗;南到宿松(以及江西的彭泽、庐山),写有《将进酒》一诗。宿松的父母官岑夫子、丹丘生在宴请李白的同时,还为他在宿松县兴建了“太白书台”;向北他到了安徽敬亭山,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诗句。他还唱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酒吟诗,才华横溢,享受江南泾县“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风土人情;看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景,李白喜极而乐,而歌,而舞,而书,而哭,而击剑,而长鸣,进入了其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旅游即景诗的高峰期。其中,也包括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江苏南京,李白也有许多朋友。他在南京停留了很长时间。在与朋友们惜别的时候,他写了一首《金陵酒肆留别》的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柳絮纷飞、杨柳依依的春天,在江南美人吴姬的酒店里,朋友们来为李白送行,人们大杯、大口地喝干杯中之物,那浩翰的江水,正如送行的朋友与将远行的李白之间的友谊一样浩浩荡荡。

秋风瑟瑟,水波淼淼,长江九弯十八折,穿山过岭,走滩闯原,东去不回。李白唱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至海不复回?”的歌儿,从四川到南京,推杯换盏、潇潇洒洒之余,诗人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民生疾苦。他在安徽宣城极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且为我捶碎黄鹤楼,我却为君抛却鹦鹉洲”,面对乱世,李白是潇洒的,李白更是痛苦的,他只能“五色粉图何足珍,青山可以全吾身”,遁迹青山,学仙求道。

李白是后无来者的。他把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到了极限。自他以后,说到浪漫主义诗歌,人们就像他在黄鹤楼长叹那样,感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皓题诗在上头”,不敢与其比美。

安禄山造反时,李白正辗转于皖山、庐山之间。后来,永王李璘将他招来做幕僚,当李璘起兵的时候,李白从彭泽逃回皖山。李璘事败之后,按照唐朝典律,李白罪当该诛。但是李白为什么没有被诛连九族呢?原来,当初李白在并州游玩的时候,曾与郭子仪相识。当他见到郭子仪时,很为郭子仪的长相、处事方式而惊奇。有一次,郭子仪犯了法,李白设法营救,帮他得以赦免。而这时,李白出了事,身为兵马大元帅、平乱巨头、有功之臣的郭子仪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郭子仪面见皇上,请求将自己免职解官,替李白赎罪。皇上被郭子仪的真情感动了,下诏将李白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但苍天不负有心人,走到半路上,适逢天下大赦,李白得以回到寻阳。也该李白躲不过“牢狱之灾”,到寻阳不久,不知受何事牵连,又被拿进监狱。正在李白受难之际,宋若思率领三千吴兵奔赴河南,路过寻阳,将李白从囚狱中释放出来,留在身边当“参谋”。不久,李白就辞职不干了。

李白回到安徽。当时,他的族叔李冰阳正在当涂县当县令。李白就投奔当涂,依附族叔度日。等到唐代宗当上皇帝后,便下了一道诏书,让李白到京任“左拾遗”一职,而那时,李白已经病逝了。李白去逝时已经有六十多岁。在当时也可以算得上是长寿了。

李白晚年喜好黄、老之术。有一次,从牛诸矶到姑苏,看到谢家青山景色不错,就说自己死后要葬在此地。等到他死后,人们就依其所愿,将他葬在谢家青山之东麓。

李白,将“诗”和“人”极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诗人”这个词充满了力量。他不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他属于历史,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追寻李白的足迹(2008-01-07 21:43:01)转载▼

标签:杂谈

最近以来工作应酬比较多,心事也很重,真想彻底放松自己.附近也没有找到酒吧,只好回到自己的酒吧独饮,一会儿又飘飘然了,斜躺在沙发上看见李白的诗稿,心里一阵惆怅,虽然相隔一千多年,他的足迹无处不在,时时刻刻让我感受到他浪漫主义气息,让我踏遍千山万水也要追寻. 曾记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曾搁浅山中,仿佛目睹了仙人与幽人对酌,羡慕他那超凡脱俗的潇洒。从此,我迷上了他——李白。

总试图叩响他的心房,总渴望走进他的世界,黄鹤楼上欲穷千里目,白帝城前久徘徊。白帝城前我流连,曾经想象自己如仙鹤一般翩翩起舞.我也曾动心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恬淡,经常坐在大漠的荒丘上观看火红的火烧云,感慨于“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闲适,也曾在黄果树瀑布前陶醉于“桃花山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心中的渴望化作心底莫名的冲动,吸引着我一探诗仙浪漫情怀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公元701年,李白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今俄罗斯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县青莲乡。幼年所受教育,除儒家经典外,还有六甲、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样的,不仅有“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文学抱负,还有“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豪气。 李白的一生伴随着唐代的兴盛和衰竭,不凡的生命历程为其诗歌提供了无穷的灵感与不尽的素材,丰富、复杂了他的思想感情,也铸就了他别有风味的浪漫主义诗风,正是他的浪漫主义气息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对于自己的诗,李白说过:“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也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那令人震撼的思想感情的确有着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他魅力不是与身俱来的,那是在他经历和遭遇了种种人生,通过他的气质语言动作神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的.

李白是个“万事关心”的诗人,他有着炽热的情感,有着强烈的个性。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自己冤曲,就控诉:“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南造酒楼。”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应合着李白复杂的心境,他的诗歌总是感情丰沛,瞬息万变。《将进酒》,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像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那黄河一般奔腾跳动的感情是变化莫测的,他突然又大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梁园吟》,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临到结尾,突然又变:“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的情感在转眼一挥间,竟判若两人!正是他的两重性格也让他结交了各种阶层的朋友.

放荡不羁的性格,使李白对于感情的表达,不是掩抑收敛,却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大胆夸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极度的夸张,却又让人感到最高的真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形的发,无形的愁,夸张极为大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用山峰夸张朋友间的隔膜与猜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亦然!;“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一个个惊心动魄!

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时,李白就别具匠心的借助于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特别是有关月亮的诗句李白写得最多: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揽月、寄月、赊月、问月,弄月、玩月、宿月……“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等等留下了数以百计的诗句.总的说来,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诗中出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李白象别的不满现实的诗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世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园,而在与污浊现实截然分开的月光世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对人在自然美景中所能产生的各种奇情异趣的体念和洞悉、对故土和朋友以至古人的怀念,以及他对劳动、爱情和女性美的欣赏等等,均无不呈现出天真纯朴、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和富于情趣的性格;这是一种雅俗***赏、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会喜爱的性格。 也正因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他的诗句里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无怪乎,殷番对此惊赞不已:“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

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对祖国,对人民,对万物热爱,对权贵势力、一切压迫和羁束毫不调和的叛逆态度,正是其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汹涌澎湃的情感,对环境敏锐的洞察力,使李白的浪漫情怀中加入了现实的元素,他会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的现实相结合:“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李白是一个旧时代的诗人,他的理想被当时社会限制;他的反抗也显的可悲;他的那种绝对自由的倾向要求,也只能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也只能空悲叹。

但是,我不想用今天近乎于完美的标准去要求1240年前的李白呢,因为他的真正的魅力便在于永恒的被知与未知、未解,在于后人不断的求知、求解、摸索与思考。他的的确确是中国浪漫诗界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千万里追寻他——青莲居士——李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