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文人相关历史上有哪些人如《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那样怀才不遇
●遇与不遇 遇,是古人在官场中所谓的得志。
相反地,不遇也就是不能得志。对现代人来说,能够获得想要的,也就是得「志」,如何才能得志,那就要看个人如何选择了。
有人说:「心随境转」,这是感官上的 *** ,人们很容易在看到良辰美景时,心情愉悦,但也有人因为被俗事羁绊而心情郁闷,即使看到美景,也会长吁短叹。 可见,心情的转变,会影响一个人对景物的想法,心与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遇不专指事业上的得志,有人遇於爱情,如杜丽娘与柳梦梅;有人遇於家庭,如沈复与芸娘;有人遇於自然,如诗人陶渊明,他不慕荣利,在田园中自得其乐,悠然度日;还有些人遇於千秋,如画家梵谷,生前潦倒,死后却获得世人的赏识。 著名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在被宫刑之后,也曾一度颓废丧志,整日抱怨自己的命运怎会如此 但是他想到在人的生命旅程中,必然会碰到挫折的,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拓心胸,将悲愤的心情诉诸笔墨,写下了中国文学,史学的大作〡史记,这是升华心念去改变境遇。
有些人在官场的舞台上,扮演著得志的人;而有些人却永远扮演著不得志的人,有时想想,是「导演」不公平呢 还是不得志的演员没有得到好的剧本 在历史上,有些怀才不遇的人会写文章彼此安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 也有人会写文章来自我慰藉,如韩愈被贬到潮州时所作的祭鳄鱼文,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所作的永州八记,白居易被贬到江州所作的琵琶行。
他们有才能,但都不被当世所用。在政治的舞台,他们是不遇,也许正如李白所说的:「自古圣贤皆寂寞,天生我才必有用」,在冷寂的环境中,他们化解官场上的失意,将那腔热血化成篇篇佳作,让生命在文学作品上绽放光芒,因而获得永垂不朽的赞誉。
在境遇不顺时,还能放开胸怀,写出这等绝妙好辞的,试问有几人能够 反观也有很多人因为处於逆境,无法转化心情,不得志而死,如邓弼,感叹自己空有才华不被重用,所以出家当道士去了!想想看,孔子周游列国,不能被当世所用,依然利用自己的学识从事教育工作,邓弼满腹经纶,当个老师也不错,至少可以造福人群,但他却选择了悲剧形式的收场,这是被遭遇影响了心境。 古代的君子圣贤,不一定每个都是得志的,遇到不得志时,有些人依然保持著冰清玉洁,所谓贤人不出山的太多了,他们懂得修道,守己,更懂得「人有求用之祸,事有求全之毁,树有求才之殃」的道理,於是他们顺著天道而行,就像张九龄说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遇或不遇,何必要操在别人手上呢
参考资料:
doc 。
2.古代文人的经典事例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温饱难继,读书自然是很奢侈的事。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和帮别人打短工,后又离乡背境到了齐国拜师求学,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
苏秦自持学业有成且,便迫不急待告师别友,游历天下,以谋取功名利禄。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自己的盘缠也用完了。没办法再撑下去,于是他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与乞儿无异。落魄景像,溢于言表,令人同情。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自讥笑他说:
“按我们周人的传统,应该是安份于自己的产业,努力从事工商,以赚取十分之二的利润;现在却好,放弃这种最根本的事业,去卖弄口舌,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活该!”
此情此景,令苏秦无地自容,惭愧而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
“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学业未成而急于求成啊!”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书籍,发愤再读书,他想道:
“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决心埋首读书,却不能凭这些学问来取得尊贵的地位,那么,书读得再多,那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从这些书中捡出一本《阴符经》,用心钻研。
他每天研读至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次醒来,都懊悔不已,痛骂自己无用,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倦困难当,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读状态。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状,心有不忍,劝他说:
“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自虐啊!”
苏秦回答说:
“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唯如此。才能催我苦读!”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痛”读苏秦很有心得,写出“揣”、”摩“二篇。这时,他充满自信地说:
“用这套理化和方法,可以说服许多国君了!”
于是苏秦开始用平所得的学识和“锥刺股”的精神意志,游说六国,终获器重,挂六国相印声名显赫,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3.有哪些历史文人并称历代文人并称 1、屈宋——战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2、班马——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和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3、崔杜——东汉书法家崔瑗杜操 4、钟王——三国书法家钟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5、扬马——汉朝辞赋家扬雄、司马相如 6、潘陆——东晋太康体作家潘岳、陆机 7、颜谢——南朝宋诗人颜延之、谢灵云 8、休鲍——南朝宋诗人汤惠休、文学家鲍照 9、徐庚——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周文学家庚信 10、阴何——南朝文学家阴铿、何逊 11、羊薄——南朝书法家羊欣、薄绍之 12、顾陆——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宋画家陆探微 13、温邢——北朝魏文学家温子升、北朝齐文学家邢邵 14、邢魏——北朝齐文学家邢邵、魏休 15、王孟——唐诗人、画家王维、诗人孟浩然 16、高岺——唐诗人高适、岺参 17、李杜——A、唐诗人李白、杜甫 B、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 C、汉朝名臣李膺、杜密 D、汉朝名士李固、杜桥 E、汉臣李云、杜众 F、南北朝李冲、杜预 G、宋代清官李韶、杜范 18、颜柳——唐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 19、张王——唐诗人张籍、王建 20、沈宋——唐诗人沈铨期、宋子问 21、韩孟——唐文学家韩愈、诗人孟郊 22、郊岛——唐诗人孟郊、贾岛 23、刘柳——唐诗人刘禹锡、文学家柳宗元 24、刘白——唐诗人刘禹锡、白居易 25、元白——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26、皮陆——唐文学家皮日休、陆龟蒙 27、姜张——宋词人姜夔、张炎 28、黄徐——五代后蜀画家黄筌、五代南唐画家徐熙 29、董巨——五代南唐画家董源、五代宋画家巨然 30、陶谢——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谢灵云 31、杨刘——北宋文学家杨亿、诗人刘筠 32、苏黄——北宋文学家苏轼、诗人黄庭坚 33、李郭——北宋画家李代、郭熙 34、米薛——北宋书法家米芾、薛绍彭 35、苏辛——宋词人苏轼、辛弃疾 36、周柳——南宋词人周邦彦、柳永 37、刘卢——元朝文学家刘因、卢挚 38、姚卢——元朝文学家姚燧、卢挚 39、高顾——明东林党领袖高攀龙、顾宪成 40、康梁——清末文学家康有为、梁启超 41、汤戴——清画家汤昭汾、戴熙 42、二程——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 43、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44、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45、二潘——西晋文学家潘岳、侄儿潘尼 46、二妙——西晋书法家卫罐、索靖。
一说是金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兄弟。因《二妙集》得名。
47、二石——清画家石裕、石涛 48、两司马——汉史学家司马迁、辞赋家司马相如 49、大小谢——南朝宋诗人谢灵云与簇弟谢惠连 50、娄东二张——明文学家张溥、张秉 51、南唐二主——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 52、卢奇马怪——唐诗人卢仝、马异 53、郊寒岛瘦——唐诗人孟郊、贾岛 54、韩马戴牛——唐画家韩滉(善画马)、戴嵩(善画牛) 55、南洪京孔——清戏曲作家洪升、戏作家孔尚任 56、南施北宋——清初诗人施闰章、诗人宋琬 57、南陈北崔——明末画家陈洪缓、崔子忠 58、南欧北梅——现代记京剧表演家欧阳予倩、梅兰芳 59、燕许大手笔——唐代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题 60、三曹——汉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和儿子曹丕、曹植 61、三苏——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 62、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 63、三杨——明代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 64、三张——西晋诗人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65、三谢——南朝宋诗人谢灵云、谢惠连、齐诗人谢眺 66、三擘——北宋文坛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67、三魏——清散文家魏祥、魏禧、魏礼兄弟 68、三隐——东晋诗人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 69、六朝画坛三画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70、三罗——唐代诗人罗隐、罗邺、罗虬 71、三任——清画家任熊、任熏、任颐。与任预又称“四任”。
72、岭南三家——清诗人梁佩兰、屈大均、陈恭尹 73、通州三范——清通州文学家范当世、范钟、范锐兄弟 74、浙中三毛——清初文学家毛先舒、毛奇龄、毛际可 75、江南三布衣——清初文学家朱彝尊、姜宸英、严绳孙 76、江右三大家——清代戏曲家蒋士铨、文学家袁枚、诗人赵翼 77、四王——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 78、四杰——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9、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都是永嘉人,且字中含“灵”字,故称。
80、四君——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8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82、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宋欧阳询、元赵孟頫 83、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84、明代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85、北宋四大书法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 86、明四家——明画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87、元四家——元四大画家黄继、吴镇、倪瓒、王蒙 88、四公子——明末清初文人侯方域、陈贞惠、方以智、冒襄 89、文章四友——唐诗人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90、南宋四家——画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奎 91、吴中四杰——明诗人杨基、。
4.成都印象麻烦问一下,古代的历史文人是怎样评价成都的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尊称。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
此处应是“繁盛”意。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
“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解说]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 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注释]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7、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简析]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剑?:醺咴眨∈竦乐?眩?延谏锨嗵臁2洗约坝阗欤蚊H弧6?此耐虬饲?辏?挥肭厝?ㄈ搜獭N鞯碧?子心竦溃?梢院峋?脶裔邸5乇郎酱葑呈克溃?缓筇焯菔?环焦沉?I嫌辛?厝罩?弑辏?掠谐宀?嬲壑?卮ā;坪字?缮胁坏霉 ?斥?瘸钆试怠G嗄嗪闻膛蹋?俨骄耪圯友衣汀^巡卫?鲂蚕ⅲ?允指р咦?ぬ尽N示?饔魏问被梗课吠?f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赏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根据他在蜀地丰富的生活经验,驰骋其丰富的想象,以生动的语言,夸张的手法,惊异的形象,极力描绘出了一幅蜀地山川奇险图,展现了祖国大自然壮丽多姿的风貌。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而又变幻莫测,它适应内容的需要,不断地变换句式和韵律,使诗歌的气势更加自由奔放,雄健有力。
诗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鲜明地突出了全诗抒情的基调和旋律,增强了它那“忽魂悸以魄动”的艺术效果。同时诗句长短不拘,参差错落,笔法豪荡,也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奔腾澎湃的爱国 *** 。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4、恰恰:恰巧碰上。
一说鸟叫声。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