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赏月的诗句 - 描写宋代生活的诗句

描写宋代生活的诗句

1. 关于宋代文人生活的诗句

关于宋代文人生活的诗句 1.宋代描写市井生活的诗词有哪些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译文: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宋代:王禹偁)

译文: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译文: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宋代:林升)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 有约》(宋代:赵师秀)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7、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译文: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8、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破阵子·春景》(宋代:晏殊)

译文: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9、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

译文: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10、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行香子·秋与》(宋代:苏轼)

译文: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虽不吭声,似乎有意让我伤心。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宋代:范成大)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

译文: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1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14、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

译文: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陶者》(宋代:梅尧臣)

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2.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艳羡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贵在适意耳”。

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

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

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风范令人钦敬,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绝非一个伪道学。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

再如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

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

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或获得隐逸的乐趣。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经营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中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

就社会政治而言,宋代理学盛行,又高度集权专制。这些都严重地束缚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压抑着他们的精神。尽管理学影响着他们行为,但宋代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矛盾,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

我们当前正在极力打造“品质生活”,这是政治昌明、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试看今日官场中人,即便是文化圈内人,也少了文化气息,多少人背负沉重的肉身,沦为物质的奴隶,得意轻狂、失意颓丧,少有君子坦荡磊落之气,这真是一个时代的缺憾,是精神与心灵的哀伤。“品质生活”所强调的,除了物质生活丰富之外,更强调提升文化层次,充盈文化精神,培养情趣。

3.谈谈宋代文人对人生诗意消遣的“雅玩”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艳羡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贵在适意耳”。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

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

宋 欧阳修 《致端明侍读尺牍》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风范令人钦敬,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再如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

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宋代园林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

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或获得隐逸的乐趣。

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经营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中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

宋元 钱选 《卢仝烹茶图》就社会政治而言,宋代理学盛行,但当时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

4.1.浅述宋代文人的优逸生活对宋词繁荣的影响

日常生活是目前学术界和文化界关注讨论的热点.后现代思潮对于传统哲学地位的解构,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研究视点转向日常生活.作为哲学范畴的日常生活,是指与人类本能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节俗交际等层面的生活.日常生活与文学艺术属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层面,但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日常生活的需求往往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促使文学艺术创作者感悟、加工、表达,以文学艺术形式来呈现生命本体的需求.就唐宋词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唐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熟,庶族地主阶级进入主流社会并对社会文化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唐以后社会文化转型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日常生活艺术化:游宴生活的兴起,歌舞表演成为宴饮生活的重要内容,歌妓“要索新词”,词人填词应歌成为文人宴饮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文学创作活动与宴饮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呈现出高度互渗的现象.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互渗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日常生活的饮食行为中渗透,还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交际行为、日常情感和节日活动渗透.这一互渗的结果一方面形成了宴饮文学、礼俗文学、抒情文学和节日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活动也成为了宴饮文化、礼俗文化、节日文化和情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人生活的逐渐成熟,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交际、节日庆典和男欢女爱等行为的模式化,文学创作活动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交往、言情、过节、饮酒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人词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兴起并逐渐走向繁荣.从日常生活的层面加以考察,词的娱乐功能、抒情功能、社交功能都是词与日常生活高度互渗的结果;词在体制上、风格上的特点、词的发展演变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歌舞佐酒和填词听歌为唐宋词兴盛的渊薮,文人的歌妓情结和歌妓对文人的谢娘心曲是花间范式确立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词与文人的宴饮生活和情感生活的互渗,使得唐宋词在风格上形成了“词为艳科”的本色,并使得词在体制上表现出音乐性的特点.就宋代而言,由于官吏选拔任用制度造成了官员的频繁转徙,从而形成了羁旅生活.羁旅词的创作远离了酒筵歌席,歌妓舞姬,所以被漂洗了秾艳的脂粉气,表现出悲情雅化的特点.由于唐宋社会文化特定的氛围,词被用于搭建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桥梁.大量的寿词和干谒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表现出喜庆、阿谀、千篇一律的特点.总之,从日常生活入手来研究文学现象,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析文学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学研究领域还是一次尝试,期待为文学文化学研究带来一点有意义的启示. 宋词繁荣的原因: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宋初是令词继续发展和长调勃兴的时期,晏、欧等词家主要承继南唐词风,柳宗则大力创作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 北宋后期为词的雅化时期.柳永将词引向市井,引起文人雅士的不满.苏轼进行了题材内容上的开拓,“以诗为词”;周邦彦则主要在艺术手法上去俗求雅,因而形成词坛的两个流派. 南宋词风转变,爱国志士感于亡国之痛,以词抒发爱国思想与身世之感,趋于苏轼一路.至辛弃疾,遂极大开拓了词的境界,影响巨大,形成辛派词人群体,豪放派得以确立. 姜夔重音律,格调骚雅,宋金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以姜夔为宗,刻意追求音律谐和、韵味悠长和形式精美,导致宋词韵高和寡,无以为继. 唐代皇帝的爱好与唐诗的兴盛 一般都认为盛唐是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它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又一个光彩夺目的高峰,而唐诗无疑是这座文化高峰上的璀璨明珠.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若追溯唐诗的起源,应该说是魏晋以来文风不断转变发展的结果,但唐诗的繁荣又确实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导向”作用.唐朝的皇帝,特别是前期的皇帝几乎都擅长诗赋,多有作品传世.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不但在政治上具备雄才大略,同时也是一位写诗高手.虽然他的诗宫廷味较浓,但他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他周围的文人学士,并进而影响了一个时代.唐玄宗的祖母武则天与伯父唐中宗也都是诗人,他们倡导宴饮赋诗,群臣应制,有时一次多至百篇,那些不擅长作应制诗的大臣,便很难参与朝会.到盛唐时期即玄宗、肃宗时期,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诗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风格各异,流派纷呈.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更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终将唐诗推向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诗的繁荣,除皇帝爱好的原因外,也得益于诗歌在士子入仕中的导向作用.唐以进士科取士,应试者必须长于作诗,而这也就成为士人们获取功名的正路,唐诗也因以诗赋取士而繁盛起来.高宗时,进士科加试“杂文”(诗赋),是以诗文茂美者入选之始.及至盛唐,诗赋取士更见推重,玄宗朝的进士及第或位极卿相者如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都是精于诗赋的.唐朝的文官几乎无一不是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实在惊人.清康熙时曹寅辑。

5.描写北宋社会繁荣的诗啊恩.描写北宋社会繁荣的诗、亲们帮帮忙~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据说,金主就是因为看了这首词,向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动了南下入侵的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