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雨巷》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雨巷》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方法

 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寂寥(jìliáo)惆怅(chóuchàng)

 2、学生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4、再请一位学生读整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

 三、赏美品美

 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

 (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大家想一想,当你沉浸在忧伤之中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忧伤之美?

 ⑴请再放开声音朗读,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⑵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归纳学生发言,幻灯片: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颓圮的篱墙:破败、荒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教师总结: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歌曲动听旋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2、诵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过渡)有人说,诗是情感的铀,语言的钻石。的确,诗就像一条流淌的河,像一首绕梁的歌,当我们沉浸在“雨巷诗人”为我们营造的忧郁凄美的意境中时,是否感受到另一种美呢?

 ⑴指名朗读,读出情感。

 ⑵提问:我们感受到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处理造成的呢?

 明确:

 ①每行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在行首。

 ③复沓手法的运用。

 ④叠词的妙用。

 ⑤诗的押韵,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带有很浓情绪色彩的词: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

 ⑧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过渡)文学欣赏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长的雨巷就是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义呢?

 讨论:《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

 ⑴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看:

 爱情诗。

 ⑵从诗歌传统角度看:

 理想。

 屈原《离骚》“香草美人”象征高贵的爱国精神;

 郭沫若《炉中煤》“年轻女郎”意象象征祖国。

 ⑶知人论世,课件显示背景(“我”的补充──另一层面的“我”,将来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所以,有人说戴望舒是一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寻梦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四、结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课件播放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六、板书设计

 戴

 雨

 望、意境美──音韵美──执著美

 巷

 舒

 七、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各种各样的感受盈满于胸:对诗歌的热爱、与学生分享诗情的期待、对讲解清晰一首现代诗歌焦虑、初次尝试的紧张、身边热情同事提醒的茅塞顿开、课堂上学生精彩回答的感动、少年锋利语言的赞赏……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