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在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
---张小砚最近新生的军训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偌大的校园好不热闹。路上,我特意留意了路过的那些新生,有些人脸上充斥着欣喜,眼神热的发烫,写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但也有一些人脸上满是不安和迷茫,像一条初入海水的淡水鱼,挣扎着适应着环境。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大一。
刚考上大学那会,我还未满18岁,站在人生的当口,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像是羽翼刚丰的雏鹰迫不及待地乘着海风跃下高涯。爸爸妈妈几番苦劝,我还是决定独自上路,一个人提着行李来到了离家几百公里外的城市,决心独自对着未知的未来宣战。
那时的我还远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到底是怎样的道路。
大学刚开始,学校的安排无非就是熟悉校园,听各种各样的讲座,并无任何需要实质性学习思考的东西,整日无所事事,与被各种娱乐活动聚会充斥的暑假截然不同,与被各科老师安排的满满当当的高三更是天壤之别。
“孤独”像藤蔓一样顺势而生,不知不觉地肆虐了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排解“孤独”,我把吸烟,打游戏,谈恋爱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不断麻痹自己的内心。但我渐渐发现,好像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的只剩下空虚,内心的“孤独”丝毫没有缓解。吸了很多烟之后,我想这样对身体不好,但下次仍是照旧;游戏通关之后,我发现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白白浪费了大把的休息时间;恋爱的甜言蜜语过后,我经常问自己,我到底喜欢她吗?就这样,循环往复。每每在凌晨放下手机的我,“孤独”总是贸然拜访,令我猝不及防。
如今回首那段时光,我已然顺利度过,但我还是想借着它,谈谈孤独。
说起孤独,绕不过叔本华。叔本华一生有过很多关于孤独的名言。“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叔本华思想的深邃注定了他的孤独,但也正是因为孤独,成就了他思想的高度。
而现在身边很多人对孤独的定义都有失偏颇,总把孤独与寂寞画上等号。其实不然,孤独与寂寞不同,孤独是主动的,饱满的,是基于自我现状的主动选择,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主动远离那些消耗精力的人和事物,而寂寞则是被动的,恐慌的,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无奈。
我们都害怕“孤独”,但我们害怕的并不是生理上的“孤独”,害怕的不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呆在一个房间,我们害怕的时精神上的空虚和迷茫,害怕的是独自一个时你所要面对的自己的内心。因为你的内心总在不断地逼问你,“你这一生到底要干什么?你的人生就只能这样了吗?曾经的梦想全都黯淡了吗?”人都是惰性的,所以他讨厌被逼问,于是选择走进人群,用周围的喧嚣来对抗自己内心的声音。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刚进入大二,一个初入大学的妹妹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每次我自己都在路上,我总是感觉不自在,两只手都不知道该怎么放。”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一个人去食堂,去上课的路上,周围的人都是四五成群,结伴而行,好像只有你孤零零的,像片不知道该飘到哪里的落叶。你开始怀疑甚至嫌弃自己不受欢迎,没有朋友。
朋友,你万不该这样想的,熟悉设计和编辑的朋友都知道,肉眼看起来是大红色的纸张如果放在供校对用的放大镜底下看,其实是无数红点的集合。人群也是一样,大家看似在一起,但其实只是无数孤独个体的集合。我们都是飘飞在空中的落叶,有时候几颗落到一起,短暂的相逢,但风一起,便各自飘散开去了。
我对那个妹妹说:“你不应该将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不该去担心路上的人会怎么看你,你应该去注意的是今天天上的云朵是什么形状,上课路上的那银杏的叶子颜色有没有更深一点,食堂门口的那只猫今天还在不在那里。”
面对“孤独”,很多人试图用“分享”消弭“孤独”的屏障,但是朋友,我想要问的是,你的“孤独”因此排解了吗?你觉得对方真的能对你的遭遇感同身受吗?
我有两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打记事起一直没断过联系。小时候放学一起趴在红旗台上写作业,一起分享喜欢班里哪个女生的小秘密,也一起抱怨哪个老师作业留的最多。那个时候,我们觉得彼此就是对方身后的影子,肚子里的蛔虫,无话不谈,并理所当然的认为三剑客会这么一直存在下去。但时间还是改变了一些东西,高考那年,他们两个失利复读,三人几乎在一年的时间内断了联系。后来再相聚时,要说感情其实并没有减弱,但总是感觉像是有一层无形的玻璃挡在几人中间,三个人的***同话题明显少了很多。我抱怨大学生活这种事情在他们眼里几乎就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同样他们复读的心酸我也不能感同身受。
你看,朋友并不是万能的,很多内心的伤痕你还是要独自去舔舐。而今天我以朋友的身份写这篇文章也只能当作对你的建议,真到面对现实的时候还是要靠你自己。
还有一些人寄希望于爱情,一进大学便盲目的开始一段感情,幻想着两个人的生活便不会给“孤独”闯入的机会。其实不然,恋爱只能帮你消除内心的寂寞,却远不能触及你内心深处来自孤独的发问。更何况,盲目开始的恋爱爱根本不可能坚固。
朋友,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这本书封面上写着“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但我想说的是书里面没有爱情,只有“孤独”,爱情转瞬即逝,而孤独永恒。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寡居的母亲,费尔明娜是单亲家庭只有一个父亲,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失去了父亲,莱昂娜·卡西亚尼终生未婚…书中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存在一定的社会孤独感。而关于如何处理“孤独”,马尔克斯在书中给出了三种方式:爱情、婚姻和性,但有哪种方式真正排解了“孤独”吗?我想没有。
在与弗洛伦蒂诺被迫分开的三年里,两人互通书信,无话不谈。但真正当两人再次见面时,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她看见了他那冰冷的眼睛,青紫色的面庞和因爱情的恐惧而变得僵硬的双唇。他离他那么近,就像在子时弥撒躁动的人群中看到他的那次一样。但与那时不同,此刻她没有感到爱情的震撼。她挥了挥手,仅说了句“忘了我吧”,就把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掉了。
巨大的孤独感对费尔明娜接踵而至,她又选择了婚姻,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用家庭和各种虚荣的行为来遏制自己内心的孤独感。然而,当丈夫去世后再次袭来的孤独感让她难以摆脱困境。
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生未婚,被迫选择了性作为“孤独”的排遣。在弗洛伦蒂诺追逐爱情的路上,他与623个女人发生了性关系,其中还不包括他不计其数的短暂爱恋。这些女人,为他着迷,为他堕落,为他出轨,为他死去……却都没有得到他的爱。
这些错综复杂的纠缠里,无一不是“孤独”的形态。弗洛伦蒂诺在与爱情追逐的大半个世纪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对“孤独”俯首称臣。
朋友,我想说的是,不要害怕孤独,不要寄希望于外界的婚姻、爱情能够消除你的孤独,这不现实。意图消弭孤独感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摆脱它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存在,放弃内心的存在。也别去尝试战胜孤独,要试着与孤独和解,在孤独中听从自己真正的内心。
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路,你只能一个人走。
朋友,我劝你在大学不断尝试,努力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它可以使摄影,写作,篮球等等。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谈恋爱,也不是学习,而是你要发现自己的所热爱的东西,你若是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对将要从事的事业怀着无比的热忱,这当然很好,但很多人并不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劝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所热爱的东西,我们需要有个地方来安放自己的灵魂,这样在未来的某个城市的某某个夜晚的某个角落,你不会因为深夜回家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感动到寂寞与不安;你不会因为被老板批评,同事排挤,家人不理解而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你不会在年老时回首自己的一生只能对着窗户无语凝噎,发现自己好像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朋友,我希望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能对自己说我还有XX。
我仍记得在我19岁生日那天,没有聚会,没有蛋糕,我只是一个人在家抄写了一遍《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朋友,孤独向来都是人生的常态,人类的常态。我不希望你因为逃避孤独而去融入不适合自己人群,去追逐一时兴起的感情。正视孤独,接纳孤独,享受孤独,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明白这个世界。
最后,我想将松浦弥太郎在散文《给害怕孤独的你》中的最后一句话送给你:“请用今天一整天的时间来好好面对自己,试着一个人度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