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是众多学子最心仪的高等学府,能进去北大读书的人,都是万中选一的佼佼者。
张培祥出生在湖南的一个贫困的小村子,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享受童年的时候,她已经挑起生活的重担,多病的父亲,小儿麻痹症的母亲,没有收入的家,就好像大山一样压在她面前,让她很早就体验到了生活有多辛苦。
可是这一切困难并没有打倒她,她竭尽所能地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这些占据了她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但影响不了她对读书的渴望和成绩的进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在此期间,她有两次差点辍学,是她的姑姑和校长持续接力,在学业上资助她,让她得以顺利完成小学到高中的学业。
张培祥没有让任何人失望,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努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1997年夏天,一封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张培祥的家里,入北京大学后她的文学被进一步得到挖掘,她先后写出了热度很高的作品,《大话红楼》和《卖米》流传度最高,尤其是后者,很多人读了以后被其中浓浓的母爱打动,认为这部作品都可以入选小学课本。
当大家都以为张培祥苦尽甘来的时候,命运再一次跟她开了个玩笑。2003年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她被查出来白血病,同学亲友同情她的遭遇,纷纷慷慨解囊捐助她,希望她早日战胜病魔,只是面对这种死亡率极高的病症,再好的医生都回天乏术。周围的人提及她,无不泪流。可是她却坦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反过来还安慰旁人,在人前总是一副很乐观的样子,就如她小时候面对困难时一样,用微笑化解悲痛,给自己力量。
同年8月27日,年仅24岁的张培祥去世。她留给学校和朋友除了瘦弱的身影,就是明朗的笑容。她的境遇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北京大学特地为她在八宝山举行了葬礼,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也前去吊唁。
张培祥短暂的一生,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坚强乐观,积极向上,面对命运的威胁毫不退让,或许这就是她就给大家最后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