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优秀倒叙文

优秀倒叙文

倒叙 1、什么是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比如?在《永不忘记》 永不忘记 李心田 王翔要去上大学了。他考试的总成绩是477分?被科技大学选去了。 到火车站来送王翔的?有他的爸爸王恒元?他的妹妹王小慧?还有教了他三年初中的班主任潘老师。 王翔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家。他进了车厢?从车窗里望着站台上的爸爸和妹妹? 心头酸溜溜的?尽量地忍着?不让泪水涌出。而当他看着身材矮小的潘老师?一面笑着一面望着他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他觉得有千言万 语要跟老师说?但又不知这么说。可是就这样骤然离去?又觉得实在未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当火车快要开动的时候?他突然从自己的书包里抽出一个大信封? 跑到车厢门口?双手捧着那个信封?喊道?“潘老师?给您?”潘老师走过去接住信封?王翔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然后转过身去呜呜地哭了。 火车开走了。潘老师含着泪?带着笑?望着那隆隆驶去的火车。她心头若有所失?又 若有所得。她启开王翔给她的那个大信封?抽出一张硬纸来?原来是一幅铅笔画?上面画着一个卖冰糕的孩子——那孩子守着一个冰糕箱?两只眼睛含泪凝视着?像 是在沉思。画的下方写着?“永不忘记?谢谢老师。”潘老师的眼睛又模糊了?呆呆地望着远去的火车。 站在潘老师身旁的王恒元说?“潘老师?咱们回去吧?” “啊?”潘老师抹了下眼角的泪?他们一齐向火车站外走去。 “潘老师?我哥哥给你的信封?里面装的什么呀?”小慧好奇地问潘老师。 潘老师说?“他送我一张画。” “我看看?”王小慧说着从潘老师手中要过信封?从中抽出那张画看了下?轻轻地说?“啊?是我哥哥。” 王恒元抬头看了看?由衷地说?“潘老师?王翔能上大学?全靠您的帮助?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潘老师说?“王翔是个难得的孩子?应该深造。自古英雄出寒家。穷家的孩子知道日子难过?长大了?有了知识?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她语带感情?几致哽咽。 王翔的家庭?生活很困难。他母亲原在一个街办的工厂当工人?有一次工厂失火?她救火时伤了眼睛。从那以后眼睛失明?不能工作了。父亲王恒元在铁路上当检修工?一个人负担全家四口人的生活?经济上非常紧张。那时王翔十三岁?上初中一年级?妹妹小慧才七岁。 十三岁的王翔?自愿到街办工厂去顶妈妈的职务。但是?失明的妈妈坚持要王翔上完中学?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她不忍心让孩子误了学业呀? 王翔的班主任是潘若珣老师。她发现王翔的记忆力特别好?学过的诗词、范文他都能熟练地背诵下来。分析理解能力也强?数学题做得又快又准确。有一次?潘老师看见王翔的作业本上?数学练习题缺了十多页。她责问王翔?“为什么把练习题撕了?”王翔说?“为的是更好地记住。” “要是忘了?怎么复习呀?” “我在心里默算了好多遍?记牢了。” 潘老师不信?当场让他复述?他果然清清爽爽、一点不差地复述了出来。这件事震动了全班?更感动了潘老师。 初中三年?***六个学期?王翔每次考试成绩不但在全班是第一名?在全校也是第一名?尤其是数学?从没下过一百分。但是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向潘老师说?“老师?高中我不上了。” 潘老师吃惊了?“为什么?” 王翔吃吃地说?“因为家里生活困难。” “有困难?我们帮你解决。”潘老师很激动?“你这样的学生?怎么能不升学呢?”她像是看见一棵可以成长为栋梁的小树要夭折?心疼地说?“我找你家大人去?再怎么困难?也得让你上高中。” 放了学?潘老师走进王翔的家。那只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挤着一张大床?一张小 床?靠墙还竖立着一张铺板。一个角落里?十岁的小慧在点火生炉子?引火用的?正是王翔的数学练习本。潘老师的心里?像小屋子一样堵塞得满满的。她想?一个 有才能的人?可以生长在这个小屋子里?但不应该毁坏在这小屋里。当老师?不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吗?她?教了三十年书?绝不能看着一个人才被埋没。 正在生火的小慧?抬起头来?喊了声?“潘老师?” 潘老师问?“你哥哥呢?” 小慧说?“他上街道办事处了?要去当临时工。” 潘老师“啊”了一声?又问?“你妈呢?” 小慧说?“在水管子那儿洗衣裳。” “我来替你洗吧?”潘老师蹲下来?把手伸进水盆里。 “哎呀?潘老师?”王翔妈一听声音就知是谁?她按住了老师那双瘦瘦的手。 一边***同洗着衣裳?一边仔细地商量?最后潘老师说服了王翔妈妈?这位双目失明的妇女又说服了丈夫。干了半个月的临时工?开学时?王翔升入了高中。 到了高中?班主任不是潘老师了。但是潘老师还是十分关心王翔。同样?王翔的学习成绩还是非常好?数学成绩从没下过一百分。 距离高中毕业还有一个多月?潘老师发现王翔每天中午上学时?来得都很匆忙?而且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她想弄清是怎么回事?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就推着自行车暗中尾随者王翔。她见王翔没有回家?穿过两条马路?走到一个冰糕批发站去了。 几年来?潘老师对王翔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爱?是怜?还是敬呢?她也分不清?只是时刻想着这个孩子。 “冰糕?冰糕?”王翔用一个小推车从批发站推出一箱冰糕来?一边叫卖着?向海滨浴场去了。 潘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她并不觉得卖冰糕是什么低下行为?而是觉得这个十七岁的大孩子?刚刚离开课堂?就去卖冰糕?而后又匆匆赶进课堂去拿一百分?太不简单了。她教了三十年书了?这样的学生还真没见过呢?她调转了车把?到菜市里买了一捆青菜?骑着车子向王翔家去。 在王翔家里?失明的妈妈告诉潘老师?家中已经确定让王翔考大学了。王翔为了给自己积累上学的费用?同时也给家里积点钱?他每天要去卖两厢冰糕——中午卖一箱?晚上卖一箱?每箱收入一元钱?每天两元?准备在两个月中收入一百元。 潘老师把那捆青菜留给王翔的妈妈?当她从王翔家出来的时候?心中又涌起那种感情?有爱?有怜?还有敬。 “冰糕?奶油冰糕?五分一根?”潘老师耳朵里老是响着王翔的喊声?老是看见他匆匆地走进学校?老是看见他被汗水浸湿的衣衫。而当她问及王翔的学习成绩时?回答仍是一百分。 全国高考临近了。王翔在他家的那不到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准备功课。他每天早晨很早就醒来?不惊动任何人?躺在那临时支起的板床上?默默地背诵各科知识的要点?数学课?他复习起来更方便了?那印在脑中的各种符号、各种公式?全被他连接起 来?系统起来了?他觉得数学就是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可以由此及彼?一通百通。 白天的时间?他还要卖冰糕。 “冰糕?奶油冰糕?五分一根?”王翔到火车站?到电影院门前去叫卖?他要完成积累一百元的任务——一半用于自己上大学?一半留给家里。 潘老师最近显得特别着急?一方面为那班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操心?另一方面注意力更常集中在王翔身上。她担心那孩子?一边卖冰糕?一边参加考试?有把握吗? 考完第一门课?潘老师到王翔家里来了?她见王翔不在?一问?王翔又卖冰糕去了。她有些恼怒?不客气地批评起刚下班的王恒元?“你们怎么能这样呢?既然让孩子考大学?就应当认真对待?谁见过中午卖冰糕?下午又考试的?你们对孩子也太不负责了?” 王恒元向她解释?“潘老师?我们也跟他说了?这两天考试?就不要去卖冰糕了?可王翔不听?他说他会抓紧点滴时间复习?有把握考好。” 潘老师说?“别听他的?谁也不敢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老王说?“我也是这么跟他说的?可这孩子有个犟脾气?要办的事?一定办到底。他说这是意志的锻炼?也是对知识的考验。” 潘老师心中一动?“对知识的考验?” “是的。他说只要知识真地掌握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起考验。” 潘老师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可是她一转念?却从衣袋中拿出六元钱来放在小桌上?“你跟王翔说?这三天不卖冰糕了?这六块钱?我补偿他。” “可不能这样?潘老师?”王翔妈感动地说?“您这么关心王翔?我们就感激不尽了?您赶紧把钱收起来。” “没关系?”潘老师说?“当老师的?应该关心学生。” “不用?不用?”王恒元说?“我们家里也不缺这几块钱?我这月才长的工资。”他怕辜负潘老师的好意?又说?“王翔这孩子?您是知道的?他计划办的事?就一定要完成?我是不愿违了他的心意?” “你跟他说?这也是我的心意。”潘老师转身想走?“叫他把这钱收下。” “不用?老师?”王翔推着冰糕箱站在门口?“潘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能考好。” 潘老师难过得半天没说话。她看着面前这个大孩子?灰色的衬衫上透着汗渍?脸色黑黑的?头发挺长。她叹了口气?“唉?” 王翔站在潘老师面前?潘老师比他矮半头?他看得清那头上几缕白发。他望着那慈祥而湿润的眼睛?觉得潘老师像祖母?像母亲?但又不是祖母?不是母亲。他拿过小桌上的六元钱?塞进潘老师的衣袋里?声音微颤地说?“老师?谢谢您?我一定能考好。” 潘老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没留下那六元钱?却留下一番嘱咐。 那是第三天的中午?再考完一门课?全部考试就结束了。 “冰糕?奶油冰糕?五分一根?”潘老师的耳朵里又想起王翔的声音。这时?天空传 来隐隐的雷声?看样子要下雨了。潘老师看了下手腕上的表?“哦?一点了?”她忙喊来走娘家的大女儿?“玉婷?快跟我出去一下?”她推过自行车?拿了一个装 点心的铁桶。女儿也推着自行车?跟母亲出来了。 “妈?要干什么去呀?”女儿一边骑着车子?一边问母亲。 潘老师说?“买冰糕去。” 女儿说?“今天阴天?天气不热?不要买冰糕了。” 潘老师说?“正因为阴天?我才要买呢?” 可是遇到几个卖冰糕的?妈妈全不停下来买?女儿很是纳闷。 快到海滨浴场了?潘老师停下来?指着一个卖冰糕的?向女儿说?“玉婷?你去?把那孩子所有的冰糕都买下来。” “妈妈?你要干什么呀?”女儿很不解。 “你快去?”潘老师催着女儿?一边看手腕上的表?“快?买回来我再告诉你。”顺手把点心桶和两元钱给了女儿。可是潘老师却躲到墙角落去。 女儿看着母亲似乎有什么心事?没再追问?到了那个卖冰糕的少年面前?“买冰糕。” “您要几根?”那少年闪着求售的目光。 “你这箱子里还有多少根?” “还有三十六根。” “我全要了。” 卖冰糕的少年有些惊异?他看了看天空密布的阴云?又看了看面前这位妇女?心中不胜庆幸?把箱子里的三十六根冰糕很整齐地装到那妇女手中的铁桶里?收了钱?匆匆地推着小车走了。 晚上?王翔来到潘老师家?他要向潘老师报告几门功课考试的情况。 “你喝杯水吧?”有人在王翔面前放了一杯水。 王翔抬头看了下那个端水给他的人?马上在记忆里找到了她。 “喝吧?喝吧?”潘老师慈爱地望着王翔。 王翔端起水杯喝了两口?那水是甜的?冰冷的?带着奶味的。 “潘老师?”王翔的喉头哽咽了。 “你是我教学几十年中见到的最好的学生。”潘老师站起来?抚着王翔的肩头?“你将来会很有出息的。”她在王翔的肩头拍了两下?“喝吧?我那儿还有一大壶呢?” 王翔转脸看看那个一下子买了他三十六根冰糕的妇女?那妇女只是对他笑。 “老师?我不知怎样报答您才好。”王翔说着深深地低下头?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杯子。 潘老师说?“不要报答我?将来有了本事?报答咱们十亿人民吧?” “哎。” 从潘老师家出来?王翔的嘴里、心里都泛着冰糕的甜味。他走着?想起那头顶的烈日?想起那匆匆地推车叫卖的情景?想起那考试前五十分钟卖了的三十六根冰糕?他心头是不宁静的。 夜晚?王翔睡不着?在灯下?他为自己画了一幅像——一个孩子守在冰糕箱旁?两只 眼睛含泪凝视着?像是在沉思。他画完?想在画下写几个字?写什么呢?想来想去?最后写了“永不忘记”四个字。永不忘记什么呢?是不忘自己的童年吗?那磨练 是难忘的。还有什么不应忘记的呢?是潘老师和潘老师的嘱咐?“将来有了本事?报答咱们十亿人民吧?”是?我永记不忘?不忘那些像我一样的?像潘老师一样的 普通的人?谢谢老师?我记下了?于是他又在“永不忘记”下面写上“谢谢老师”。 王翔考了477分?火车把他载往科技大学。潘老师拿着王翔送给她的那幅自画像?她心底又涌起那种特殊的感情?有爱?有怜?还有敬。同时她又加上一点?老师的责任。

文中采用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的发生、发展的叙述方法。这是最典型的倒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