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是宋代苏轼写的一篇题画的散文,被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 上册)。
那么,《书戴嵩画牛》所表达的诗意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实践出真知”。下面具体分析说明。
一、《书戴嵩画牛》的主要内容1.《书戴嵩画牛》原文如下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书戴嵩画牛》的译文如下:
四川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家里珍藏的书面至少有一百多件。其中有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的一幅牛,尤其喜欢这幅画,是用锦绣做的画套,用玉石做的画轴,经常带在身边。
有一天,这位姓杜的读书人正在晾晒书画,有一个牧童看见了,就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在互相打架的时候,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之间。这张画却画牛摇着尾巴相斗,错啦!”他听了牧童的话,觉得说得有道理,笑着点头称是。
古话说:“耕田种地的事要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的事要问纺纱织布的织女。”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二、寓意分析实际上,这个牧童也只是说对了一半,在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的情形。
当然,牧童说的情形确实是存在的,也就是牛在相斗时,的确是有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的情形。牧童成天与牛接触,对牛的习性相当熟悉。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苏东坡由此发出的感慨,更是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只是他在表述的时候是用了具体的事实来说明的,即“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苏东坡是著名诗人,这一篇文字虽然是用散文体,但内容简练,意蕴深邃,确实含有一定的“诗意”,值得品味。
这篇散文就像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叙述表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说,这个“诗意”也就是本篇所透露出来的“哲理”或者说是“寓意”。
那么,“诗意”或者说“寓意”到底是什么呢?如果用一句现成的话来说,就是“实践出真知”。
牧童说的话完全是从自身的放牧实践中得出来的结论,而农民对于耕种的经验、织女对于编织的经验,都是来自其亲身实践。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的道理是相当深刻的。因此,“实践出真知”,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
人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劳动群众的首创精神,摸着石头过河等等,这些都与苏轼所说的“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相通的。
苏轼说的“不可改也”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从古到今,道理都是一样的,不可能更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