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乡愁》教学教案设计

《乡愁》教学教案设计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那么乡愁的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教学教案设计,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乡愁》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 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 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设计

 1、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总结:《静夜思》 唐代 格律诗(近体诗) 五绝 (形式)

 思乡 (内容)

 《乡愁》 现代 自由诗 (形式)

 乡愁 (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 读准节奏

 2、 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 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三、分析全诗:

 1、 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板书)

 2、 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3、 这些意象所反映的感情与主旨?乡愁?之间如何有机联系?

 (1) 围绕主旨?并列 (板书)

 (2) 时序延伸?递进

 说明:

 (1)

 诗歌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方式,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旨,因而诗歌包含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等内容,既在客观上具有独立性,能使读者体验诸多不同的愁滋味,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个人生旅途的广袤空间。

 (2) 意象组合上并不单纯采用并列方式,而是还分别展示了?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延伸的时序,使诗的情绪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这种意象的递进融进了作者漂泊生涯的邈远时间。

 幼儿时念母情浓,年轻时恋妻情重,与母亲的死别更把人生的哀愁推向高峰,但不论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乡愁更为深广,随着年龄增长,人生理智逐渐成熟,终于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

 《乡愁》教学教案的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为了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我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导入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积累的表达乡愁的诗句,让学生明白积累的重要,然后引出新课。

 其次,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读出语速语调,读出感情等。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鸣。

 再次,在品味诗歌的意境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其中的仿写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不足之处:一是课堂节奏有点前松后紧,在仿写指导上做得还不到位。二是没有将读诗与品读结合起来提高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