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荷塘月色》因这八个字被指少儿不宜,为何总有人在教材中挑毛病?

《荷塘月色》因这八个字被指少儿不宜,为何总有人在教材中挑毛病?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有多篇文章被选入小学和中学教材,比如《春》,《匆匆》,《背影》,《荷塘夜色》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文章。但是即便再经典的文章,也经不起某些人的瞎琢磨,近年来,不知道是人们的学术态度越来越严谨还是因为某些“专家”想吸引眼球,有人开始从选入教材的课文中挑毛病,以表示自己的独到之处。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鼎鼎,如果能从他的文章中挑出点毛病,那自然是能吸引大家的眼球的,于是先是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发文,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描写重有不当之处,建议把这篇课文从初中教材中移除。

且来看看这位丁教授认为《背影》要移除的理由,看看这么一篇经典之作到底有什么“硬伤”。丁教授认为,文章中朱自清对父亲在去买橘子的过程中,翻越月台,穿越铁轨的那一段描写,违背了交通规则,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不得不佩服这位教授脑洞之清奇,当我们沉浸在作品深深的父子之情的时候,他却能想到交通规则,且不说文章写的事情发生在百年之前,那个时候的人们交通安全意识并不强,“父亲”翻越月台时也并未有工作人员进行制止,说明当时这样的行为可能是司空见惯的。文章主要刻画的是父爱,而这个教授却吹毛求疵,单单关注百余年前人物的交通安全意识,实在是有点让人“猝不及防”。

《背影》交通规则的争议一波未平,《荷塘月色》的“涉黄”问题又被人重新提出,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中的某些句子描写让人浮想联翩。这样的看法其实早已有之,最先对这篇文章提出质疑的是余光中,他认为文中有一句“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描写容易引发联想。

有很多家长也提出,在指导孩子朗读课文的时候,读到这一部分都有点尴尬,中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虽然朱自清先生用这样的一个比喻来形容荷塘月色,用词和意境都很优美,但是不免让青春懵懂的学生浮想联翩。

关于这一段的描写,在入选教材之前,叶圣陶先生就提出过自己的意见,他也认为如果入选教材的话,这样的写法有点不雅,过于香艳了。但是经过专家的讨论,还是决定保持原文的风貌。

我倒是觉得不必大惊小怪,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们从媒体上接触到的信息的尺度何止像“美人出浴”这样?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反而是我们成人想得复杂了。我在上高中的时候,也学过《荷塘月色》,看到那一句所谓的“香艳”的句子的时候,只是觉得描写得挺美的,并没有别的邪念。

有句话说得好,心里想的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对于文学作品,其实大可不必吹毛求疵,本来挺正常的一个比喻,这么一联想,一发散,好像真的有那么点不妥似的,如果“美人出浴”比喻荷塘月色有“涉黄”嫌疑的话,那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呢?那么“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呢?岂不是也要删除吗?

教育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体会美的事物,不能一删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