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你两套参考方案
一、
(一)、指导思想:
1、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 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 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二)、教学设计:
一、 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三、 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
四、 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
五、 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 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七、 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
小组讨论:
1、 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分钟
2、 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 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3分钟)
八、 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钟)
九、 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3分钟)
十、 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园
学堂
成长
二
一、 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本课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笑调,描绘了童年生活学习的画面。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描述百草园部分是教学重点,描述三味书屋部分是教学难点(一是难在内容的理解,二是有难解的词语),教学时要处理重难点之间的关系,对教学难点的处理要多斟酌。
2.学习本文要继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和领会课文表现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学会真切具体描写、状物、叙事、写人的本领。为此,可确定几幅图画作为突破口。
(1)百草园里的图画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部分展示了两幅图画:一是园中的景物,二是雪天捕鸟。中间由传说园中有赤练蛇而引出美女蛇的故事。
可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和复述训练,以感爱作者所描绘的童趣;然后点拨学生体会作者从多种感官上去描写,既写出了动物的体态、动作和生活习性、又写出了植物的形状及果实的特点,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心理。而美女蛇的故事又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由此引起的遐想,反映了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三味书屋里的画面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部分有对私塾先生的描写,有对课堂学习情况的介绍和描绘;还有儿童忙里偷闲,到屋后园子里和在课堂上玩耍的情景。
解决本部分的教学难点,由于时代和观念的差异,可从多方面进行启发诱导。设疑:①问“怪哉”是怎么回事时,先生就生气。这对求知的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副作用?(挫伤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询问碰壁之后,“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样一天到晚把孩子们关在教室的,他会有怎样的感受?③先生有体罚的规矩,这会对儿童造成哪些危害?④学生所读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是否有联系?⑤孩子们偷玩是什么背景下的行为,其背景与我们今天的现状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只要型通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感悟到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的呆板和枯燥及封建教育的弊端:“读死书,死读书。”领会作者流露出的对束缚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指点迷津
摒弃串讲法,通过速读识图、交流讨论、揣摩领会等步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设置问题,串起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从细微入手,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采用点拨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精读某些段落,体会遣词造句及描写方法。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学习本课,同学们要熟记鲁迅的简介,结合“预习提示”作充分的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后,再抓住重点段研读。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前八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
提示:(1)看“乐”,饱人眼福。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有无限乐趣”。
①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
②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
③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
④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
(2)听“乐”,饱人眼福。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找“乐”,用心体验。雪后捕鸟,乐在其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和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以上三个内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学习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并用准确的词语写景状物。请同学们再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抓住园内静物和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提示:①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引出了十五种景物,叙述了四件趣事。前两个“不必说”是略写百草园内景物的概貌;“单是……就有”则是较详写百草园内某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局部。
②写景物从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抓住事物的形、色、声、态等特点,仔细观察,具体描写。另外还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更增添了百草园内的趣味。
3.百草园的生活情趣盎然,那么,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怎样呢?增加了学习内容,自然不同以前,肯定有若也有甜,请你思考一下,与同学交流看法。
提示:三味书屋苦中有乐。
(1)三味书屋的“苦”:要求严厉,不自由。①先生严肃;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2)三味书屋也有“乐”。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无不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读中的乐趣也自然加多;“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的“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③课间休息乐。书屋后的小园,可以爬树折腊梅、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等,自然是“我”乐意所为;读书疲惫之时,偷看小说绣像,更是一大快事;“指甲上做戏”又别有情趣。④收获乐。知识渊博的先生,自然教给“我”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读书“渐渐加多”,收获自然不少;而且“画的画,也多起来”,“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⑤先生乐。“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方正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我”的崇敬,给“我”带来了人生的最大乐趣;不仅当年印象深刻,而且至今难忘。先生的开明之举,使我能在枯燥中找到乐趣。先生读书自乐的情形,也给单调的读书生活增添了一大乐趣。
粗看是写读书之苦,但字里行间又洋溢着读书之乐。让作者感到苦的是难读难懂的“死书”和那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不是那里的人,更不是厌恶那种生活。相反,对那段生活充满了甜美的欢乐回忆。
课文题目中“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地点的转换为记叙顺序。从文中找出表明两地间过渡的段落,并且朗读体会当时“我”的心情。
提示:文中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表明,在当时“我”的心目中去“三味书屋”是出于对“我”的惩罚,文中一组“也许”是对自己“过失”的揣测,表达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
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相比,在环境气氛、生活情趣和“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提示:
项目 三味书屋 百草园
环境气氛 封闭沉闷 开阔优美
生活情趣 枯燥呆板 自由乐趣
思想感情 不满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