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晚霞灿烂红满秋》

《晚霞灿烂红满秋》

? 晚霞灿烂红满秋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人生也有四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大自然永远不知疲倦的周而复始,而人生则不同,死而不能复生。

有人形容,到了退休年龄,便像走进深秋,犹如“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所以,退休后,每个人的观念不同,选择也不同。有的人,自感人生苦短,土埋脖梗,没几天活头了,自暴自弃,混吃等死;有的人,为了家庭生活能过的好一点,日夜操劳,四处奔波打工;还有一些人,家庭没有负担,儿女孝顺,多数选择了静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还有一些人,认为“退休后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们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力,自我找乐,自我找趣儿,做一些有利于自己、有利于社会的事。这部分人,晚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夕阳更灿烂,晚霞更绚丽。

孙吉,81岁,退休前系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局长。退休后,他不甘寂寞,经常组织老同志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开茶话会,了解退休同志的疾苦,及时与单位沟通情况,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参加公路建设研讨会,交流经验,为我省公路建设献计献策;组织老同志晨起健身,他率先学会太极拳,然后每天手把手的教,一招一式非常认真。

此外,他还经常旅游,和年轻人一样爬山,从不甘心落后。70岁那年,他突发奇想,花2000多元报考了驾校,每天和学员们一样学习,一样练车。很多人不解地问:“你这么大岁数,还学开车干嘛,不是白花钱吗?”他笑着说:“我这辈子什么证都有了,就是没有驾驶证,开不开车是小事,我只想体验这个过程”最终,他取得笔试第一的好成绩,也是我省70 岁老人考取驾照的第一人。

近几年,他又学会了微信和上网,经常把好的消息和段子转给老伙伴们。有些老同事没有微信,他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打下来,用短信发到他们手机里,或者聚会时一段一段的给他们朗读,让他们一道享受那份快乐与幸福。

杨云庆,82岁,人民教师。历任安达一中、安达高中、大庆39 中语文老师。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他教了一辈子书,培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退休后,他每天读书看报,笔耕不缀,还经常健身打乒乓。2004年在大庆石化领导的关怀下,成立了“大庆石化晚晴文学社”杨云庆任主编。当他第一天走进晚晴文学社的课堂,就像走进了一个绽放着生机和梦想的群体,就像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十多年来,他呕心沥血,情系文学社,把所有的光和热无私的献给了晚晴。办班讲座、辅导学员、阅稿审改,斟酌定稿、编辑出版……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勤勤恳恳,默默奉献,深受大家的爱戴。在他的培养、指导、推荐下,文学社好多作品在全国的报章杂志发表,一批又一批的文学骨干和优秀的文学作者脱颖而出。每当看到这些,他脸上笑开了花,比自己发表作品都高兴。

近几年,他身体不好,闭门养病。即使在半卧床榻的情况下,他还整理出版了《杨云庆文集(上、下)》同时,他还以非凡的毅力,学会了电脑上网,建立了博客,用一指禅敲键,屡屡发表新作,还经常与博友交流,指导博友写作。博友间虽然不曾见面,大家都感到他和蔼可亲,都尊称他“杨老”,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博友“榆钱”在她的作品《杨老小记——笔墨人生杨云庆》中,这样说道:杨老一边办着文学社,为别人修改着文字,一边自己还要搞创作,还要接待那么多登门拜访的客人,体现了一种完全的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是我新浪博客中的第一位好友。博友“小敏”在《我的八十二岁好友》中写道:我与杨老师相识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他教书育人,倾注一生心血。他博学多识,文采飞扬,擅长写富有哲理、启迪人生的小小说。他经常在博客中鼓励我,支持我,是我的良师益友。博友“华军和韵”曾这样评价:“杨老人真好,一副热心肠。和韵有问题,马上来相帮。求证达无误,甚至网上查。”今年8月,华军和韵夫妇,专程从河北承德去大庆看望未曾见面的杨老。可见杨老在博友中的威望有多高,贡献有多大。

? 赵成光,80 岁,曾任黑龙江省第二公路工程处处长,退休后乔居大连。

他是一名工程技术干部,在任期间,经常写一些公路建设方面的论文,诸多文章在《公路》《东北公路》上发表。除此之外,工程处每年的工作报告,他从来不用秘书,都是亲自执笔,是很多领导所不具备的。

退休后,他自掏腰包万余元购书在家钻研甲金篆书法。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在大连有了名气,而且还办了书法培训班。

边学边练边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最终他功成名就,不仅在大连名声显赫,乃至在全国书画界都称之为传奇人物。

近日,赵老托女儿给我带来几本他的诗歌与书画作品集。不看则罢,看后肃然起敬,拍案称奇。

赵老退休前,我在他身边工作了十多年。大家都知道他喜爱书法,偶尔见他挥毫泼墨,但绝非有超人之处。今日有幸捧赏,实乃大开眼界,赞不绝口。不仅文章书画,笔锋逸群,而且翰墨诗歌,功底深厚。近百篇辞赋,铺史咏志,叙事镶景。篇篇精湛,各有千秋。同时,赵老写有数万字的学习笔记,整理出《赋的十个特点》、《古赋分类及创作技巧》、《辞赋摛义》,还翻译了陆机的《文赋》、《二十四品赋》、《诠赋》、文心雕龙的《情采》等名篇。

石殿臣先生在赵成光《华夏赋》一书的献辞中写道:“花甲之年,孜孜不倦研习古调;耄耋之岁,矻矻操击键屏。夜伴眩眩蟾兔,朝顶盱盱繁星。十载寒窗,炎凉不顾;百篇佳制,婀娜纷呈。于是功夫不负志士,雄文倍显峥嵘。”

辽宁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大连楹联协会理事王国川在赵成光《华夏赋》一书的前言中说:“先生的甲金篆书法,在大连乃至全国有很高的声誉。而在《华夏赋》一书中可以看出,先生在辞赋艺术上,功底深厚,论比古人,绽放出朵朵瑰奇新花。十余年间,创作八十多篇作品,摛赋三省二十七市,亘古赋坛第一人。年庚八十岁,辞赋八十篇,可惟双八喜庆。”

著名记者北郭(郭兆文),在为赵成光作品集作序中这样描述:“他太深奥、太精良、太雅致。只有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这三堂主才能给予指正。只有大康、刘江、周庸才能指点一二。这些书法大典、古文大典,是他的工具。他是靠了这些工具武装和丰富了自己的头脑。使他能出口成章,下笔生花,游刃有余,来去舒展。我不能用才高八斗来形容赵老。他的才主要是勤奋、用功。自幼感受书法,由欧而隶篆,后又几十年如一日,研究金文甲骨文,像鲁迅骂郭沫若一样,捧着古人的脑瓜骨,研究来研究去。终于成为一代古文学家、篆书大家。”

赵成光:现任大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辽宁横山书画院院长兼秘书长。被聘为世界科教组织协会副主席,首席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华辞赋社、中国诗赋学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等。

多年来,在省级以上书法展赛中,他获金奖24 次,银奖21 次,铜奖14次,还有优秀奖50 余次。作品刊登出版的有40 多部。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33 余次。有的作品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获奖并被收藏。荣入文化部《***和国名人大典》,被中国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人民书画艺术家》称号,中国国学研究会和世界汉诗协会,授予《国学家》称号。作品入编文化部《***和国书画艺术名家精品博览》,入编《中国吟坛作家大辞典》,第八、十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获金奖、银奖。

一个工程技术干部,退休后,耗尽十多年心血,从头学起,做出如此跨越本行、超出前人的惊人事迹,实属神奇。难怪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传奇人物——赵成光个人专辑》

面对这些荣誉,赵老只是微微一笑。他说:“百花铺就阳关道,七彩绘成锦绣城。跨上飞翔骏马,猛进高歌;迈开雄壮步伐,豪吟芳丛。蘧蘧然,唤起明朗春天;脉脉然,爱其炳禾翠蓝;荡荡然,美其城乡陆离;飘飘然,凛其山川茏葱。前进吧,胜利就在前头!”

上述三位老人都已80多岁高龄,可他们仍像春蚕一样为人们吐丝造福;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像寒梅一样迎风傲雪绽放异彩!他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许多人一提到秋天,总把她与一切凋零萧条联系起来,秋天仿佛成了凄凉寂寥的象征。但我觉得,秋天何尝又不是一个丰收和充满喜悦的季节。春天的萌动,夏天的耕耘,冬天的孕育,无不在秋天里得到回报。几位老人的实际行动,不正是“秋”的真实写照吗?因此,我喜欢“秋”的成熟与干练,更领略她大地的丰腴与人生的殷实。夕阳无限好,金秋硕果香!

2015年11月8日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