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填空:
⑴《春》作者 ,字 。老舍原名 。
⑵泰戈尔是 著名诗人。莫顿?亨特是 作家。
⑶《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与思关系的一则是 。
⑷《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名句是 。
⑸《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颈联是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⑵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
⑶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吗?( )
⑷那最(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仔细揣摩 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一句写景的妙处有哪些?
5.居里夫人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6.按要求,任选一题改写句。
⑴仿照例句,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⑵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7.下列各句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非常好学,又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所以到工厂不久,就搞了好多发明创造。
B.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C.事实表明,吸烟者的记忆力和嗅觉灵敏程度都有所降低。
D.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全诗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 。
9.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诗中描写的实景是 ,虚景是
10.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11.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表示东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B.“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感。
C.这两句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
D.诗句直接写人,使我们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沧海的勃勃英姿。
12.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也其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短十六字,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奇景。
B.这是全诗的重点层次,从中可见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绘制的大海形象——它的雄浑的气势和包含一切的胸襟。
C.大海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也是诗人愉快心情和美好情操的象征。
D.全句意为: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好像发源于沧海。
13.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北征乌桓班师途中所写。
B.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的景物与奇特的想象融合在一起,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
盼望着,盼望着,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 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④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4.这几段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是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根据作者的思路全文可分为 、 和 。
第三部分。
15.按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16.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7.书写“近”字时,应先写 ,后写 。
18.接部首查字典,“张”字应该先查 部,再从该部的 画中去查。
19.第一、二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 ,后分写 。
20.从第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21.第三段中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22.第三段第一句中“钻”字注音 ,若把它改为“长”字好不好?为什么?
23.第三段第一句中的“偷偷”写出了 。
(三)
开花的课桌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24.本文是以 为主结合描写和抒情的散文。地点是地处的小学校。主要人物是学生群像。
25.选出文章开头对描写初春景象的语句,选择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渲染气氛 B.定下感情基调
C.反衬教室里的一丝春意 D.交代背景
26.选出依次填入第③小节括号内词语的序号( )
A.萌动 B.涌动 C.蔓延 D.洋溢
27.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第②小节:
第③小节:
第④小节:
28.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选出对男孩的笑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的笑
B.为自己像女孩似的采摘草芽而羞涩的笑
C.为老师不批评自己而感激的笑
D.为自己第一个采摘草芽而骄傲的笑
29.完成下面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概括。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赞颂了师生之间 ,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30.选出正确评述本文写作特点的三项( )
A.描写层次感强,细腻传神
B.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感情真挚委婉,耐人寻味
D.巧设悬念,首尾照应
E.以小见大,意境深远
第三部分:写作
以“享受……的乐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