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的时候就学的文章,讲述的是孔子在东游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小孩子在为太阳远近的问题而争吵,两个孩子说的貌似都很有道理,但按照当时对于世界的认识,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所以孔子也回答不了。
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今天来看,那么答案很快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第二个孩子说的对(第二个孩子认为中午的时候太阳离地面比较近)。不过这个答案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这个地面必须得是脚下的这块土地,而不是整个地球。
地球表面与太阳表面之间距离是14710万千米(近日点)或15210万千米(远日点),就拿近日点来说吧,当正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面刚好是14710万千米。但是,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并非是每一个地方跟太阳的距离都是14710万千米。
当中国处于正午的时候,地球的背面南美洲正处于午夜时分,此时的巴西大概是距离太阳最远的,因为中间要加上地球的厚度。同理,世界各地只有在正午的时候,才会距离太阳最近,其他的时间,都会有一定的角度,这些角度都代表着距离。
从结果上来看,第二个小孩的结论是正确的,但这也不能说明他的说法就是对的。太阳的远近并不能以温度的差异来判断,虽然出太阳的时候的确比阴天的时候暖和一些。
因为就算是在远日点的时候,中午的时候,太阳与地面的距离要远大于近日点时早晨太阳与地面的距离,但远日点的中午也要比近日点的早晨暖和。
所以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在《两小儿辩日》中,应该是第二个孩子所给的结论正确:即中午的时候,太阳与地面的距离要小于早晨的时候太阳与地面的距离。
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