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作客近水居 ——访友花桥碧水先生散文

作客近水居 ——访友花桥碧水先生散文

与花桥碧水先生神交已久。早在三年以前在一个网络论坛里相识,互跟帖交流,观点相近,意趣相投。他在网络里留给我的印象:善良,豁达,淳朴,有正义感。特别是都喜欢在业余写点文字。后来逐渐和其他网友一样,迷上他独具一格的散文作品《打乱讲》。心底里越来越渴望结识他,通过网站短信告知我联系方式,加了好友。从家园网网友到各自的工作状况、收入状况,从孩子教育到家庭状况,从社会现象到网络世界,进行了更多交流。

 偶然的机会,去了他工作的城市。我提出了见面的请求。他欣然答应。事后,在交谈中告诉我,接触网络多年,与网友见面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还在启程的时候就接到他的电话,详细地告诉我坐车线路。并告诉我他会在公交站台接我。当我下车的时候,很远就朝我挥手。虽然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没有生疏感。热情地握住我的手。保持着农村人的淳朴,热忱。比我想象中略显老,有少许较为明显的白发。身体很结实,健壮。可能与他的劳动与锻炼有关系。他虽然比我少两岁,却比我博学,健谈。一口近乎宁乡口音的方言,与我的乡音有些差异,好在都能听懂,不用讲普通话。从公交站到他居住的地方约有三里路。沿着一条两旁绿树如荫的水泥路,我们边聊边走。

 不到半小时,我们到达了他的工作场所。这里仿佛与下车的地方是两个世界。这里是个世外桃源。一个像湖的大水库----供这座城市几百万人饮用的水源。这里没有了刚才的车水马龙,没有了刚才的.喧嚣,没有了大都市的繁华,这里只有一片宁静。水库中央有多处小山,远看像海中的小小岛屿。水库里的水,碧绿澄清。水库方圆没有工厂。水库四面是山,山上一片翠绿。远处有一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闲暇的时候,他会经常去爬山。

 他介绍说,政府为了保护水源,周围都不准建房,不准做商业开发。因为怕污染环境,水库也没有人工饲养鱼类,只会定期的放些鱼苗。水库里的鱼完全是自然生长,没有加入任何的饲料。水库禁止捕捞钓。只有水库管理和渔政部门可以自己弄些吃,而且不能出售谋利。他们自己吃的鱼就完全来自于水库。有用钓鱼竿钓的,有用网箱网的,有用粘网粘的。都是空闲时自己动手来改善伙食。

 宿舍旁边还种植了许多蔬菜。除了自给自足外,还能卖些钱。这些都是业余的“作品”。不是他们的生计。平常除了买些肉食和大米,其余全部是自己种。一是能经常做些体力劳动,锻炼一下筋骨;二是吃自己种的安全放心,完全是绿色无公害的。

 花桥的宿舍里面非常简单。除了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一张床,一张饭桌外,全是书。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书和读书笔记。厨房里一些简单的炊具和佐料。虽然是一个男人的房间,但是房间里并不显凌乱。在电脑旁边有一个手写本《近水居笔记》,写了一些词作和读书笔记。从宿舍的情景来看,他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是花在读书和写作上。

 落座以后,就喝起了功夫茶。不敢恭维的是,对于茶道花桥不是很熟悉。他一面尴尬地说,这东西不是很在行。我感受到了他的热情。连忙说,“没有关系,我也不懂。”他大致介绍了自己的工作。他是个理工出身的,从事技术工作。想不到一个理工出身的人,在文学方面能有这么深的造诣。

 午餐非常丰盛,除了排骨是买的,其他菜全是水库就地取材,早上提前做好了准备。地地道道的家乡菜,地地道道的家乡风味。鱼味鲜嫩,爽滑可口。玉米排骨汤,余香绕舌。虾味咸淡适宜。想不到他的厨艺如此了得。我自诩厨艺不错,原想“露一手”,却差点献丑。

 不知是太投缘,相见恨晚,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到了下午四点。不得不告别花桥踏上归途。他又送我到三里外的公交站,直到我登上车离去,他还在那里挥手。并一再说些客气话,叫我下次有时间和他一起去爬山。

 在路上想起他富有诗意的网名“花桥碧水”,想起他独具一格的《打乱讲》,想起他讲述的那些故事,既像小说又像现实生活,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感动了许多网友,引起了大家的***鸣。他虽然跟我说过他对文学不刻意,不执著。但从我的判断,至少他很认真,并且付出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