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良久,“屋漏偏逢连夜雨”与“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屋漏”终归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你所理解的“屋漏”又是何意呢?
一般看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一句很容易被解释为:“屋漏,床湿,屋子里没有一块儿干的地方。雨下如麻,不曾断绝。”,更具体的解释有:“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下个不停。”如果从意思上来说,这样的解释未尝不可。初中语文教材中对“屋漏”一词并未进行专门的注释,追本溯源之下,“屋漏”一词确是值得一探。
“屋漏”一词,在百度百科词条搜索中显示:
屋漏是汉语词汇,出自《尔雅·释宫》。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
对其出处解读如下:
《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音怡)……”
《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屋漏: 山西地方方言。指下雨时房檐滴下的水滴。屋漏“股托”,就是被“屋漏”在地面滴出的小水坑。
基本解释如下:
(1)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2)破屋漏水;(3)指天窗;(4)指屋漏痕。
如此说来,“屋漏”一词最初为名词,且指向的是一处方位。这样一来,意思对应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一句中并无违和感,即“床头和屋漏两个地方都没有干处”。如果是“屋子漏雨”的话,和前面的“床头”明显不对仗,一个是名词,一个是主谓短语。“屋漏”一词解释为“屋子的西北角”岂不更好?
但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古体诗,杜甫的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为唐诗,但又不同于其他五言、七言古诗,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讲究对仗工整、平仄相对等。而这类的古体诗在篇章长短、句子字数、遣词组句方面比较自由,基本上没有什么格律要求。它毕竟是诗而不是散文,在遣词造句上虽不讲究格律,但也要讲究用词的精当,语言的精炼。如此看来,“屋子漏雨”好似也没有什么错。
解读“屋漏”一词事小,重要的是给我的启示意义。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对文言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对于一些古文用词,我们有必要跟学生做出一定程度的解读,一方面增强古文本身应有的色彩,一方面也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