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知青》:人性的光芒

《知青》:人性的光芒

人不但无法选择家庭出身,更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但无论这两点对人多么不利,人仍有选择自己人性坐标的可能,哪怕选择的余地很小很小。于是,后人会从史性文化中发现,即使在寒冬的时代,竟也有人性的温暖存在,而那,正是社会终究要进步的希望。

读梁晓声的《知青》这部年代史篇,被书中人性深处的善良感动了,第一部刚刚读完,通身感到一种来自心底的震撼。

赵曙光和赵天亮是北京一家普通工人家庭的两个儿子。60年代哥哥赵曙光放弃了参军的机会,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来到陕北坡底大队插队,其最初的初衷是遵照父亲的要求,保护被下放的农村的冯晓兰,冯是父亲老战友的女儿,父亲的老战友被打成了走资派,生死不明。

赵曙光和他的插队知青们,被农村艰苦的生活所震撼,被淳朴善良的村民所感动,这些朴实、贫穷的老百姓,用一言一行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尽管物质困乏,却拿出仅有的鸡蛋给他们补充营养,关键时刻用自己的性明命护着这些知青们。

赵曙光这些知青们,和坡底大队的老百姓打成一片,带领大家打井、致富、摆脱贫困,最后赵曙光甘愿把一腔热血撒在坡底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

人的内心什么状态,他看生活就是什么状态。有时现实一片遭,有些人随波逐流,有些人希望播种在心里。

弟弟赵天亮在北大荒兵团,是北大荒知青对的一名班长,正直、刚毅、善良,乐观,面对艰苦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他明辨是非,敢于伸张正义,扶贫帮弱,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一个人到了什么地方,成了什么样的人,只要他还没有丧失掉基本的人生权力,就应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做人正直、坚毅、善良,对自己的角色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时事尽量保持独立思考。

知青武红兵为了村里能有一台自己的破旧拖拉机,偷了县组装部汽车的汽油油,被当成现行反革命抓走。

在外人看来一向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老支书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呵护这些知青们。

海边为了救小男孩牺牲的知青傅正,为了救战友甘愿被石头压死的“小地包”孙敬文,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辉。那是一个为了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时代;那是一个自己吃不饱肚子,却把仅剩的几个窝窝头送给他人的时代;那是一个萌把兜里仅剩下的5元钱,全送给一个陌生人赶路的时代;那是一个崇尚英雄,造就英雄的时代。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全国,并猛烈冲击着无数个家庭,家长心慌,孩子彷徨,但都只能随波而去,没得选择。

时间是一位不留情的上帝,它最终能使真善美和假丑恶各就各位,恢复原本的面目。

知青一代虽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却成长在饥饿动荡年代,他们用一双双稚嫩的手,改变了神州大地,把青春热血撒在了祖国大地。

梁 晓声的《知青》:真实的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人性内心深处善良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