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油菜花谢了,桃花也谢了,清明节就来了。
你看周末双休日,路上的轿车多了起来,山坡上烟雾浓了起来,鞭炮响了起来,清明节的脚步就到了。
我也是清明节前两天才回家的,小妹说族人要组织清明会,必须要提前两天回去,不然我要清明节当天才回去的。
一大早,小妹打来电话说,成都的几姊妹都出发了,叫我快一点,于是急急忙忙把车开了出来。
这个季节恰好桃红柳绿,正是踏春的好日子,看着沿途的风景,心情自然就好了起来。快中午时分,一行人到了丹山镇,买了些香蜡纸钱,弄了点凉拌猪耳朵,还特意买了丹山凉粉。
每一次回丹山,第一件事就是吃凉粉。丹山凉粉从解放前的一个小摊摊,坚持石磨碗豆、祖传秘方、精制而成,已逾百年历史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才成为资阳著名美食。说来也怪,凉粉切成细丝,成条不烂,软而不断,加上秘制调料,微辣微麻,姜、葱、蒜香味突出,吃起来有粉质感,还有碗豆的清香,爽滑爽口,真是资阳美食一绝。
车到家乡了,大伙一齐喊大哥。邻居忙说,在弄秧田。在田里呢?我一惊,突然想起去年腊月,大哥躺在人民医院病床上的样子,是那么地憔悴。我去看他,只见他瘦得皮包骨头,大口大口吐血了。
听说还是三妹回家,发现他躺床上起不来了,匆忙把他送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肺癌晚期了。侄儿急急忙忙回老家给他修了坟,哪知上天垂怜,住了二十多天医院,能下地了,他就回家去了,才三月未见,居然下田干农活去了。
顺着妹妹们的呼喊,大哥从田埂上爬起来,挽着高高的裤脚,穿着单薄的衣衫,油光发亮的秃头,赤着脚神采奕奕地走来。我暗想,那个肺癌缠身的病人就这般好了么?我忙问,哥,还在吃药吗?他说,吃啥子药哟,早好了。
其实我知道,大哥是心态好,想得开!大哥快七十的人了,早年丧偶,含辛茹苦养大一双儿女。自已就只剩自已了,既没有存款,也没有低保、社保,甚至连住的都是七十年代,用竹片夹起来,再用稀泥巴和稻草糊上去的两间小青瓦房。儿子女儿早就盼他去城里生活,可他忘不了故土,宁愿守着老家那一亩三分地,种种稻子,养养鸭,逍遥快活!
就因为简单,就因为无财无欲,大哥的病就好了,就没事了……
一行人在大哥的带领下,去父亲、母亲,奶奶、爷爷的坟头上祭拜了一番,烧纸的烧纸,燃香的燃香,叩头的叩头,祷告的祷告,如此一番之后,燃放了鞭炮,清明节传统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在大哥家随便煮了点牛皮菜稀饭,菜就是在丹山街上买的猪耳朵、凉粉,一伙人吃得津津有味。牛皮菜稀饭小时候就吃够了的东西,现在看来还是美味了。
二
老家的.这一湾一沟,都是本家,明天要办清明宴,我们只好等明天吃了坝坝宴才回城了。
坝坝宴流行四川各地乡村,逢年过节或是哪家结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请亲朋好友来相聚,大吃一番,俗称坝坝宴。这些酒席,限于农村地形,一般都摆在自家或邻居院坝内,或者就近的竹林坡、堰塘边、土里、干田里。届时,亲朋好友,左右乡邻,携幼扶老,举家同贺,其乐融融。
第二天一大早,大爷大婶、二爷二婶们就忙开了,有的切菜,有的切肉;有的砍鸡砍鸭,还有的忙着搭灶台,洗蒸笼。
高高的蒸笼立起来了,红红的灶火旺起来了;各式凉菜摆起来了,各式炒菜码起来了;姑姑婶婶,爷爷奶奶,小哥小妹,侄儿侄女,兴高采烈唱起来了。
在和父辈们、同辈们的交淡中,才知道许多记得起名字的,今天才相识。特别是下一辈二十出头的小伙姑娘些,要是不吃清明宴,怕是打一架都不认识,何况还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不大一会工夫,开席了,整整十多桌,凉菜有凉拌花生米、凉拌鸡块、猪舌头、猪耳朵、卤牛肉、卤鹅肉、烤鸭肉。热菜有蒸鸽子、清蒸甲鱼、红烧肉、回锅肉、扣肉、甜肉、蛋包圆、香茹肉片汤、肉丸子蔬菜汤……虽说这次清明会宴席中的菜品没有城市的那么精致、奢华,但也是精心准备了的,其热闹、喜庆的本质是一样的,“九大碗”还是齐全的,特别是长辈们和小字辈们特高兴,平时天涯海角,今朝一聚美美达,认识了这么多七姑八姨,今后见面了,也知道该咋个称呼了。
我们家族的清明会,三年一届,头一届我没赶上,这一届赶上了,真好。这样实惠有意义的清明团聚会,比起现在农村宴会攀比之风要好很多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