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看着日新月异的城市,蓦然就对已经久远的往事有了颇多感触,蓦然就想拥有一盆花,一盆能表达我此时心境的花。
一花绽放百花杀。这是不畏寒冷的菊花;对,就是它。
北方的春天,向与冬天结伴而行。已是四月中旬了,仍是草木萧瑟,朔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刮着。
花房里春意盎然,绿色碧眼,红色灿烂。欢欣鼓舞的姿态,使透过玻璃穹幕射入的阳光,一直都兴奋着笑脸。一片菊花聚在花房的一角,红、黄、蓝、白簇拥着,粗糙的泥盆,锈迹斑驳的台架。这是花房里最好务侍、最低价码的一种花,安详而不夺宠,盛开而不争媚。它本来属于山野,属于畦埂坡地。之所以被请进花房,那完全是为了某个寒冷时日的庆典:摆放在广场上,或为花坛,或为装点,或是组合成几个醒目的大字;如此,便使会场变得壮观、堂皇。在寒冷中能够鲜艳盛放,且又具备彰显大场面气氛的,算来也只有菊花。此时,那些昂贵的“佳丽”们,披金挂银呆在豪华、温雅的厅室里悄悄的“布尔乔亚”,耳边惟有隐隐的掌声和锣鼓鞭鸣的喧闹声遥相作伴。
买了一盆菊花,掏了三盆的价格,原因是几种颜色的菊花移植在了一个盆里。看着花房老板随意摆弄的样子,我正要说让她悉心一点,不料她早我一步,说:没事,这花好养,随你咋倒腾,死不了!
烈士陵园里空寂清凉,少有人迹,但随处都有清明节单位团体、学校机关祭奠过的痕迹,几处花圈挽幛,几处灰烬香火,白纸或是黑绢扎成的小花朵,拴系在松枝柏干上面,松柏树保持了惯常的绿,只不过没有夏秋时那样繁茂苍郁,给人以沉默散淡的感觉。墓碑一列列站立着,仿佛一支整装待发的队伍集结在这里。冷风袭来,树与碑之间发出低低的嘶鸣声,我怀疑这声音是从那座埋有功勋战马的坟冢发出的,时断时续,不绝如缕。
我将抱在怀里的菊花放在祭台上。
我仰视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瞬间觉得自己无比卑微。
身后是美丽的城市,眼前是长眠了半个多世纪的烈士,有许多人至今我们都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
荣辱在心中轰然坍塌。
以前也随团队抑或组织团队来陵园扫墓,那种举动不能排除应景政治的功利性,甚至还会找借口逃避。往往用一个“忙”字,掩盖了多少应该做而未做,应该想而未想的事情。在这个清寂的世界里,内心里开始过滤自己,说不上是自责,说不上是悔过。生命是平等的,不分人物还是动物。
红尘迷漫,行路万段,死者长矣矣,生者长凄凄。
菊花在祭台上摇动,花瓣在阳光下红红黄黄的亮着,菊花的叶片是泛灰的那种绿,而花朵却是异常的鲜艳,艳而不娇,朴素若原始村落的素衣女子。
我凝望着这盆菊花,怎么也整理不好纷乱的思绪。我用塑料袋把这盆菊花罩起来,让它少受一点春寒的侵扰,陪烈士们一起安然的在这个撒满阳光的春天享有一份心灵的温暖,虽然春寒料峭,但毕竟是春天。我会带一瓶水时常过来,让瓶子里的水滴从花瓣滑下,落入根系,晒一会儿太阳,侧耳听一会儿春天的脚步。
我能想象得出,这盆菊花长得茂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