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就要立足实际,高瞻远瞩,深入挖掘。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厚,无疑是产生民族文化精品的沃土。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许多民族文化产品,更多的都还只停留在展示自然风光,展示民族风情的层面上,面对这些风光、风情背后蕴藏着的深刻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地挖掘。我们说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非说只要把镜头对准少数民族,就都能打响全国走向世界,而是说必须具备国际眼光,用国际视野审视我们的民族文化,攫取其精华,在世界不断趋同中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才能让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以传承。 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就要有一批热爱民族文化,思想深邃,业务精湛,敬业精神强的团队。
《丽哉勐僚》的开创者是戴光禄。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当过州委书记,当过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是位官员。而对于他的另一面了解的并不多。其实,他有比较厚实的理论功底,他年轻时从事过新闻和宣传工作,任过州广播电台总编辑,州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他还涉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领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他是否算得上是学者型的领导,我不敢肯定,但我敢断言他称得起是领导型的学者。他是《丽哉勐僚》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丽哉勐僚》摄制班子是他花了一年时间精心遴选的。
担任总编导、总摄像的谭乐水,现为云南电视台资深编导,兼任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曾拍过《巴卡老寨》、《褪色的黑齿》、《曼春满的故事》等民族志影片,对电视编导以及民族学、人类学都有较高的造诣。
担任摄像之一的祁云,曾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工作了16年,被誉为“中国动物摄影第一人”,他拍摄的纪录片《西藏野生动物》曾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
担任制片主任的王永奎,同戴光禄一样都是壮族,他了解壮族,熟悉壮族,对壮族有深厚的民族情结。
《丽哉勐僚》摄制成功并获奖,还得力于云南省壮学会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云南省资深壮学专家、云南省壮学会副会长何正廷,尽管在片中只担任制片,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壮学顾问。也得力于广西壮学会及大批壮学专家的鼎力支持和帮助,片中的大量专家访谈,都是邀请广西壮学院专家完成的。不难看出,由这样一个思想强,业务精,勇于献身民族文化事业的团队打造出来的民族文化产品,《丽哉勐僚》得以获奖并能走出国门就是必然的了。 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就要潜心竭力,不厌其烦,精益求精。
《丽哉勐僚》的拍摄制作,已经花费了6年多的时间,用戴光禄的话说是经历了写本子、找票子、组班子、理路子、拍片子、编片子6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是很艰难的,戴光禄和谭乐水都深感身心兼累。摄制班子开始就形成***识:充分利用现存资源,将各自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发挥至极限,深入挖掘,潜心打造,不急于求成。他们在有了一个粗略的大纲之后,就用了一个春夏秋冬拍摄了200多个小时的毛片,再根据毛片提供的资料,选编画面和写解说词同时进行。先花了7个月的时间编出一集样片提请专家和领导讨论,得到首肯之后才开始进行整片的后期制作,每集片子到底做了多少遍,撇开别的工作不说,仅是戴光禄和谭乐水一起坐在电脑前***同做片的次数都已无法统计了。片中的每个镜头,每句话,不仅输入了电脑,还烂熟于他俩的心中。
根据外界反映和意见,他们拟把已做好的版本定为学术版,接着还要做两个版本:一个是将已有的每集片长45分钟压缩成35分钟,做一个大众版;另一个是向国外发行的纯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