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兵法·曹操令文》原文鉴赏
[原文]
军 策 令
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作刀耶?”孤等曰:“能小复能大,何苦!”(《书钞》一百二十三、《御览》三百四十六引)
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 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是时士卒精炼,不与今时等也。(《御览》三百五十六引)
夏候渊今月贱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贱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贱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末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置屯田令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败军令
《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良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封功臣令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 其促定功行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鉴赏]
《曹操令文》,散见于《三国志》、《书钞》和《太平御览》等书里。本书选录的四则令文,题目系后人编集时所加,从不同的几个方面,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思想。
一、《军策令》谈的是军事斗争方面的谋略。从出处和内容上看,它发布不在同一个时期。第一段说明如何对待大事和小事的关系。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立,太后临朝。董卓入据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曹操不愿事奉董卓,就变易姓名,从洛阳逃出,到陈留(今河南开封市)、襄邑(今河南睢县西)、己吾(今河南宁陵)一带,准备起兵讨伐董卓。在这段令文中,曹操用当年在襄邑准备起兵时的一件事教育部下。令文说:我以前在襄邑,有起兵的打算,跟铁匠师傅一起制作卑手刀(一种军用短刀)。当时北海郡(今山东昌乐县西)人孙宾硕来看我,他讥笑我说:“应当思慕那些大事,你怎么竟和工匠一起做刀呢”?我回答说:“能做小事又能做大事,还会被什么难住呢?”这段令文短短52个字,记叙了一段小经历,背景是打算起兵,事情是做卑手刀遭到讥笑,重点写了两句对话。写得干净、活脱、深刻,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板着面孔的训诫,而是用自己的经历教育部下,一个军事指挥人员,要取得成功,应该“能小复能大”。
第二段说明作战不光依赖物质条件,更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出奇制胜。令文说:袁绍有铠甲1万领,我只有大铠甲20领;袁绍有马铠300套,我还不到10套。我看到自己的装备少,就不用铠甲,而出奇兵把他打败了。当时士卒很精炼,不和现在一样。这里曹操用了建安五年(公元201年)和袁绍决战的事例,说明战争中指挥得当与否的重要性。当时,袁绍利用军事上数量和装备的绝对优势南向攻许昌,企图消灭曹操。曹操以2万左右兵力抗击10万袁军。首先曹操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打败了周围的割据势力,防止袁绍和他们联合。接着抓住时机把兵力部署在许昌北面的官渡。然后“声东击西”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再用“以饵诱敌”杀了袁绍又一员大将文丑;接着烧毁袁绍粮车数千辆;最后出奇兵包围袁军,歼敌7万余。这就是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官渡之战。令文总结了这次大战的经验,教育部下,物质条件尽管重要,但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正确的指挥,士卒的素质,则是更重要的因素。
第三段令文说:夏候渊在这个月里被敌人烧掉了鹿角(一种军用障碍物,把带枝的树木削尖,埋在地上以阻拦敌人)。鹿角离军营15里,夏候渊带领400名士卒前去察看,就命令士卒修补鹿角。敌人在山上望见,从山谷中突然冲杀出来,夏候渊派兵迎战。敌人就绕到他后面。士卒撤回来了,夏候渊却没有回来,很令人悲痛,夏候渊本来就不会用兵,军中都称他为“白地将军”。身为统帅亲自上阵打仗尚且不应该,何况是修补鹿角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二十四年春……夏候渊与刘备接战于阳平,为备所杀。”这篇令文就是由夏候渊的战死而发布的。首先简叙了夏候渊战死的经过,表示了痛悼之情,然后指出指挥人员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轻率地陷入死地。
二、《置屯田令》发布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令文说:安定国家的大计,在于使军队强大、粮食充足。秦国执政者由于重视农业生产,终于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汉武帝由于大力屯田,而巩固了西域的边防。这些都是前代做出的好典范。曹操针对当时因乱所致,广大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状,实行屯田制度,组织士兵和农民开垦荒地,有效地解决了兵食和流民的生活问题,对加强军队建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促进中原统一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三、《败军令》发布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令文强调军队在外作战,只赏功而不罚罪,这是不符合国家法律制度的。今后凡是命令将军率兵出征,打了败仗的要依法治罪,使军队遭受损失的要罢官免爵。
四、《封功臣令》发布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令文说: 自从我起兵讨伐暴乱以来,现在已经19年了。每次出征都取得胜利,怎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呢?而是有才能的将佐***同努力的结果,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我应该继续同有才能的将佐一道去完成统一事业;而由我独自享受着他们的功劳,于心怎么能安呢!要赶紧评定他们的功劳,进行封赏。表明了曹操安抚将士,重视人才的思想。
曹操令文,精炼明了,每则几十个字,先摆事实,然后从中得出结论,以此勉励将领,注重纪律,注重人才,提高指挥水平。也体现了曹操身经百战,满腹韬略的军事家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