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要到曾是血与火的战场--老山看一看,看一看风雨相伴的猫耳洞和相思树。采几束‘老山兰’,献在牺牲战友的面前,唱一曲《你是谁,为了谁》,再为他们添一层新土。”这是一个盲人——国家特级伤残军人内心的独白。他叫许波银,1984年赴老山前线,在一次排除地雷的敢死队作业中,不幸负伤,导致了双目失明。
好男儿志在四方。年少的许波银曾经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他1983年光荣入伍,他的人生梦想是当一名将军和作家,然而命运之神却跟他开了如此巨大的玩笑,曾经一度让全家人悲痛欲绝。屈指数起来,许波银在部队也就仅仅呆了七个月时间。这期间,紧张而艰苦的部队训练生活,像熔炉,燃烧着他19岁的青春年华,炙烤着他朝气蓬勃的昂扬意志,他和战友们一起学习、工作、苦练军事技术和本领,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基于他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原因,领导就把他调到特务连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军人以一切服从命令,报效祖国为己任。就在他积极参考时,部队突然接到赴云南参战的命令。对于什么是战争,当时在他脑海里完全还是一片空白。就在这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他为了掩护另一位战友,罪恶的地雷无情地夺去了他一双明亮的眼睛,从此他再也见不到光明。他在部队医院连续昏迷了八九天,醒来后,曾一度承受不了眼前的现实,顿觉万箭穿心,恨不能一死了之。
尽管他保住了一条性命,但他刚刚负伤时的样子简直惨不忍睹:右眼球炸破,左眼球挂在脸上,满身是血,且牙齿全部松动……尽管经过部队医院的全力治疗,但伤残情况仍相当严重,他的左眼球没了,右眼球萎缩无光感,左手掌骨折,伴食指、中环指缺损,左手僵直无功能,左耳鼓膜穿孔。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他一度颓废彷徨过:今后人生的路究竟该怎么走?怎样去实现曾经有过的理想和追求?又怎样用他残缺的身躯给人生一个满意的答卷?……
就在他痛苦,甚至感到绝望的时候,邻县的女青年也就是他的已故妻子王其秀,毅然决然地冲破世俗的偏见和重重阻力,这给他带来了生的希望和重新生活的勇气。
曾经多少个孤独和烦恼的夜晚,许波银辗转难眠,他触摸着身上残留的十几块弹片,抚摸着一个个锥心的伤疤,思绪万千,他何尝不想做一个孝顺的好儿子,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一个顶天立地的好丈夫……然而,事实告诉他,现实生活中是很少有假如的,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自己面对。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付出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他无怨无悔。这些伤疤和弹片恰恰是战争留给他的特殊礼物,也是他人生道路上最忠实的伴侣,它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鼓舞和鞭策着他,勇敢地与命运抗争。
他一边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努力使手指关节逐步恢复功能,一边尝试着拿起笔摸索着写字,写诗歌、散文等,并请好心人为他买来了口琴、电子琴、二胡、吉他等刻苦练习弹奏技巧,同时他还精益求精地练习唱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因出色的演唱曾多次登上了省市的领奖台。许波银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当地残联,1994年,他被光荣推荐加入了“中国残疾人心灵之声艺术团”(以下简称“心灵之声艺术团”),任业务团长,兼独唱演员。
许波银在“心灵之声艺术团”工作了整整18年,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虚心好学,积极向前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他身残志坚,永不放弃,心里永远装着一颗太阳,始终一往情深,以非常饱满的热情为每一场观众献上最温暖最美丽的歌声,把最完美的艺术回报给广大观众。他的行程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累计***演出5000多场次,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朋友一致的掌声和好评。他在向不幸命运抗争的同时,也用心灵之声深深震撼了广大观众的心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推进残疾人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许波银从小就爱好文学,尤其是伤残后,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坚持盲文写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数十篇。著有作品集《我想告诉你》,作品有散文、诗歌等。1991年,他的一篇散文《我和孩子***度星期天》被江苏省级刊物刊用,并荣获创作三等奖;1993年诗歌《走出硝烟》被江苏省发行的书籍《非常人》收录,散文《苕溪拾题》被1995年《中国残疾人》月刊录用。他曾在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荣获二等奖,获得江苏省如皋市“自强标兵”等多项荣誉。他的人生经历,还被大型报告文学《成功之路》吸收为成功的典范推广。
许波银对残疾始终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他连做梦都想再次见到光明,见到向往已久的太阳。
然而,这一切在他身上都已成了奢望。原本非常简单的'事情,到了他身上却变得那样艰难。写作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但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来说,那简直比登上青天还难。正常人写作可以经由构思、列提纲、打草稿、修改而成文,甚至一气呵成,而他却需要经过构思、打腹稿,再把稿件内容先熟记到脑子里,然后慢慢复述给别人代笔记录下来,反过来别人再读给他听,一边读一边修改,如此往复,几易其稿,直至成为一篇满意的文稿为止。每当夜深人静,别人都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常常坐起来构思、打腹稿,要是偶然想起一句自认为精彩的语句,就会立即叫醒贤惠善良的现任妻子,帮他随手记录下来。如此这样的情景在他来说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了,而他的妻子也从无一声怨言,总是默默无闻地陪伴他写作。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在许波银看来,他从未觉得外面的世界有多无奈。当有人问起他这三十年来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很坦然,他一直不希望别人认为他是一个盲人,而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他的眼睛尽管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但他善于用心灵感知和捕捉外面的一切,感知点滴生活的美好。他常说,人要在有生之年尽量活出自己的精彩,才算不枉此生。正因为如此,他出门从来不带拐杖(但也免不了时不时会遭受皮肉碰撞之苦),所以常常会遭到不少人无数次的质疑,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眼睛瞎了。对此,他总是一笑了之,淡然面对。
尽管许波银自己残疾,但他心里一直装着社会上那些老弱病残和弱势群体。由他发起的爱心团队(学雷锋小分队)经常深入敬老院等场所为孤寡老人等送去及时的温暖,为他们义务理发、洗脚、保健按摩,演唱歌曲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许波银从“心灵之声艺术团”退队后,目前自己开了一个盲人按摩店,他的收费价位一向很低,尤其对前来按摩的残疾人和老人更是特殊优惠,仅收取半价费用。他一边热情给客人做好保健按摩,一边收听收音机里的有关文学话题的精彩节目,比如小说联播、诗歌、散文朗诵等,以陶颖自己的文学情操。空余时间,他常常拿出自己请人专门设计的写字工具,涂鸦几行小诗,把心中的喜怒哀乐装进歪歪扭扭的诗行,那是他对太阳的守望,也是他心灵的呼唤。有时,他还常常来到市民中心广场,使出他的演唱绝活,为来来往往的市民义务演唱。有人曾不解地问他这是为了什么,他总是面带微笑说,能给大家带来开心和快乐就是他莫大的欣慰!
风雨过后就是彩虹。既然活下来了,就得活得像个样子,这也一直是许波银的人生信条。他企盼着在不久的将来,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将他所有的愿望都变成现实,而不再是假如。
他总是那么乐观,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多的理想和追求没有实现,他要和所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的正常人一样,快乐并充实着。因为,在他的心中,早已拥有了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