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曹丕简单生平和创作
曹丕崇尚自然,受老庄思想很深。很有心机,善于机变。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小时候跟随曹操征战,长大以后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文帝。
他早年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同时也有贵公子的特点,经常和那些文士们聚会,郊游,即时创作。他做了皇帝以后,还很重视文化事业,自己仍然在从事著述,他和身边的文人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特点。
曹丕的文学才华和成就都很出色。
他的才气很高,但前人往往贬低他,认为他比曹植差远了,我想还是史观问题,其实曹丕和曹植各有特点。
曹植是同母所生的亲弟弟,两人性格不同。曹丕性格深沉,平易,曹植因为是小儿子,性格就更加放浪,才华横溢,不拘束自己。
后来他们自己都希望被曹操立为继承人,当然按照封建社会的惯例,是长子立为太子,但是因为曹植才华很高很聪明,曹操非常喜欢他,曹操曾经一度就产生了这种想法,想废长立幼,让曹植当继承人。
曹植当然也有这个愿望,他身边还有一些文士,比如杨修,给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和曹丕争夺太子的位置,曹丕在这种情况下,感到惶恐不安,他身边也有一些谋士。
于是,他们兄弟两个人就展开了一场争斗,最后呢,曹操还是选择了曹丕,因为曹植太过于放纵自己,曹操给了他很多机会,很信任器重他,比如,军队去讨伐吴国,让他去做监军,这是给他一个锻炼和立功的机会,可是曹植出发前竟然渴得酩酊大醉,不能够和军队一起出发,另外,曹操的法令很严,可是曹植多次违背法令,甚至私开司马门,闯了出去,曹操就从这件事就对曹植很失望。
所以,曹植就没有被立为太子。
那么,曹操死后,曹丕在他手下人的怂恿下,对于他的那些弟弟们采取了非常严厉的限制措施,他怕弟弟们争权夺位,特别是对于曹植。这样就使得曹植后半生,被受压抑,而且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因此,大家就更为同情曹植,批评曹丕,甚至更有人讨厌曹丕,但是,实际上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曹丕这个人的文学才华和成就很高。
从为人上,曹丕这个人,不仅同情百姓疾苦,同情弱小者,而且跟周围的文人,也保持着比较融洽的关系,他不摆什么架子,唯独是对他们这些兄弟们加以严厉的限制。当然,这也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他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怕那些人来和他争权夺势,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和他的地位。
这种情况在封建统治者家庭内部是司空见惯的,曹丕在历史上来说,这方面并不是做得最严厉最残忍的人,他基本上没有残害他的兄弟们,或者说,如果换一个人,他可能就不会这么心慈手软了,因为你不在那个位置上,谁在那个位置上,有可能都比他更残忍。
如果从历史和当时的政治情况来看,曹丕和曹植的位置交换一下,恐怕,曹植也不会放过他,甚至是比他更狠。 所以,我们并不能完全因为这一点,就去贬低否定曹丕这个人,特别是因此而否定他的文学成就。
02 曹丕的诗与赋
现在存下来的有,诗四十余首,赋二十六篇,诗和赋写得都很好。他的作品具有道家情怀。
他的作品有三类。
一类写军旅生活,民生疾苦。
二是,游宴之作。游乐生活,咏物,感怀。人生短促,生命意识。
三是拟代之作。以别人的口吻,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去写。如《燕歌行》、《陌上桑》、《秋胡行》等。这些作品模仿游子、思妇、寡妇、出妇的口吻,设身处地的描写他们的生活情景和内心体验,通过行为和抒情,凄凉悲情,细致逼真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曹丕对这些不幸者的同情。
这些作品,也是文风转变的一个代表,标志着诗歌风格由质朴到华丽的转变。
诗中生动描写了秋夜的环境和女主人公的动作,多角度的抒发了她内心的缠绵悱恻之情,笔触细腻深婉,语言明丽,音节浏亮。
清代王夫之称它“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这种风格对文人七言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曹丕的散文
这些文章主要存在,书信、论文等作品中。其特点一是自然通脱而趋向于平易,笔锋常带感情。曹丕首先提出“文以气为主”。
在当了皇帝之后,还在从著述,写一本书叫《典论》。现在这部书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流失了,只有少数几篇作品保留下来了,剩下的是论文自序。
曹操的自由通脱是和清峻结合在一起的。 而曹丕呢,主要表现为自由,达观,不拘世俗之礼。
比如说,他写和朋友的交往,他在《与吴质书》,由思念吴质,就想起他们从前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尤其是建安七子里面的朋友,从而追忆当年的好时光,并且凭着那些人的作品,流露出一种痛失知音的哀婉。结尾,又抒情自己的人生情感。
曹丕写文章相当自由随便,敢于披露心迹。
他的《终制》要求死后薄葬,甚至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可见面对死亡大事的豁达情怀。
《典论·自叙》并不叙述自己的志向和作为,最后说:“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
在此之前,这种题材只是出现在赋中,很少见诸散文。在散文中引入此类题材,不仅扩大了其表现范围,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而且也倡导了一种用散文来表现情性,描写声色,自娱娱人的创作思想。
曹丕的《典论·论文》表达了重要的文学理论见解,其中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风气,高度肯定了文章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著名的 “文气说” ,分析了诗赋等不同的文体的特征,在古代文论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