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什么是神话

什么是神话

神话

概述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 ,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 ,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都大同小异。

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同一种现象充满惊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话。例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在许多地区的同一时期都有类似的描述。

神话的定义

何谓神话?是单指神佛、英雄们的故事吗?在学术上,学者们所谓的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而学者们就是根据这个定义以区别神话与传说、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不同。

换句话说,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根据这个定义,如果我们将玛丽莲梦露和黛安娜王妃的死讯视为神话,就是错误的。因为她们顶多只是「传说」,算不上是「神话」。事实上若用英文原文来看这样的讯息,应该用「legend」(传说)来表达,而不能用「myth」(神话)来定义。再拿日本的例子看好了。弘海大师(即空海和尚)带领人们挖掘而成的蓄水池,或他曾经驻足之处,这些也只能算是说明伟人事迹的「传说」,我们并不会将之视为「神话」。

其次,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根据这个定义,那些以「从前、从前……」做开头的「民间故事」也不能算是「神话」。一般的民间故事,通常没有特定的地点、没有设定特别的时间、没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内容也可能重复发生。但是「神话」不同。神话必须是一个拥有特定场所、特定时间(即使两者都没有说得很明确),并且是在叙述一个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再者,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依照这个定义来看,许多现代人所谓的神话,根本算不上是神话。那些故事是在叙述一些根本没有信众的神明,严格来说,这样的故事不该被称为是神话。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分类其实并不严密。因为很多故事正好夹在「传说」与「神话」之间。好比说在日本的冲绳,人们把传说和民间故事,合称为「仪特西」。因为对冲绳人来说,传说与民间故事是同一类的。另外又好比说在美国印地安的波尼族(Pawnee),他们也另有自己的分类法。波尼族人不将故事分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而只分成真实故事与虚构故事两种。

不过尽管分类不同,但这起码证明了一个事实,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神话」。

中国古代有神话,但是向来没有“神话”这个名词。神话是什么?茅盾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63)。

---不同学术范围对神话的理解---

英文中的神话(myth)一词从希腊文的mythos一词而来,其原文含意包括“语词”、“言说”、“故事”及“虚构故事/小说”等;因其不可质疑的有效性而往往与希腊文中的“道/科学”(logos)相对,在近代的学术研究中,神话往往不是“虚假故事”、“误解”的同义词,在不同的学术研究中,“神话”这术语有三种主要用法,即礼仪/人类学用法、文学用法及符号学用法:

礼仪/人类学用法认为神话是一种匿名创作的叙事,它提供了世界为何是现在这样及人们为何如此行事的解释,它是将自然变为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人类尝试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解释,故有其当中的文化意涵。

在文学理论中,神话是某种永恒的人类真理的故事或象征,这种永恒真理通常属于道德的或美学的范畴,这种象征或原型具有跨文化的意义。宗教与文学有极其相似的社会功能,就是把这种永恒的真理的价值观透过故事的形式传递。

符号学对神话的理解有别以上两种用法,它是指一系列连接而不相合的相关概念,某种文化中的成员靠著这种概念才能理解某些对人类重要的主题,神话在无意识与主体间性的状态运作,使文化自然化。

神话的分类

神话一般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其中尤其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所谓创世神话,专指时间设定在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物、制度起源的神话。其中一般还粗分为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文化起源神话等三种。

所谓世界起源神话,指的是记述「世界」、「宇宙」起源的神话。就拿《圣经》为例,其中的〈创世记〉便属於这一类神话。因为内容论及了大地、太阳、月亮等等宇宙现象的起源。

不过,并不是所有民族的神话都包含有世界起源神话。好比说美国印地安人的神话,就是一部以宇宙已经存在为前提的神话。另外还有一些民族的神话,不只世界起源,就连文化的起源也只字未提。

可是尽管如此,不论是何种神话,所有神话在开宗明义时,都有一个***通的大主题,那就是宇宙是从「混沌初开」演进到「秩序规则」的。

几乎所有神话的基本形式都是由混沌中产生大地山河。日本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世界起源神话范例。在日本神话中提到,大神用长矛搅拌著泥淖般的宇宙,然后大地生成、山河成形。类似的神话,同样出现在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神话当中。

至於所谓的人类起源神话,通常所叙述的,是人类逐渐与动物区隔,然后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特殊物种的整个过程。比方说叙述人类如何学会使用语言的神话、人类如何懂得用火的神话、人类如何开始筑巢架屋的神话、人类如何与动物发生区隔的神话。而这些神话,其实都是一种世界秩序与规则的开始。

透过以上这些神话,人们对世界的历史演进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到世界是如何由混沌无知,演变成无数的秩序与规则。

相对於创世神话的纪录宇宙演化,神佛神话与英雄神话则较具戏剧性,所纪录的是神佛与英雄们的种种事迹。一般来说,越是文明的地区,创世神话的比例就越少,而相对的神佛神话和英雄神话比例则会反比例增加。这是一种自然趋势,不过意思并不是说创世神话的内容就因此而减少,而是说因为神佛神话与英雄神话的内容不断扩增,相形之下,创世神话所占的比例就少了许多。希腊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希腊神话中,创世神话的比例很小,而大量的神佛与英雄故事则经过长期的累积,成为希腊神话中绝大部分的故事。

由於文明地区所流传的神话比较广为人知,所以不少人认为所谓的神话,就是指这些神佛与英雄的故事。不过很可惜的是,这类拥有大量神佛与英雄的神话,其实只占了世界神话中极小的部分;换句话说,这类神话不过是世界神话中的特例,而非常态。

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神佛神话其实是文明地区知识分子对创世历史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信奉神明的阶段性产物。在这个过度阶段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英雄叙事诗。因为随后知识分子又逐渐对神明失去了兴趣,於是转而崇拜身边的英雄人物,而英雄神话与英雄叙事诗於焉盛行。

现代人对《圣经》中的〈创世记〉兴致缺缺,而仅多在使徒间流传。一般认为,这和神话故事演变的理论如出一辙。(当然〈创世记〉被编入旧约《圣经》也是另一个主要原因。)

========================================

传说

[lore;legend]

[解释]1.辗转述说。 例:村里传说他们家有人立功了,不知他兄弟俩谁是英雄。

2.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事的叙述。 例:鲁班的传说。

又做“传述”。

属于传统的、轶事性的或属于某一特殊专题的知识

神话传说

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考,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传说他吐气成风,发声为雷,死后双目化为日月,肢体化为山岳,血液化为江河,用整个身体使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美丽。人们尊他为化造万物之神,是中华各民族***同的祖先。《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先儒说盘古极泣为江河,所耿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清马骕《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去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以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又传说她曾抟黄土造人,与伏羲上兄妹而结成夫妇,繁衍了人类。因而后世奉她为司婚姻生殖之神,专管男女结合之事。文化史家认为她是女性生殖器崇拜时代产生的神,是女阴的象征。《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箅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汉应劭《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绠于泥中,举以为人。”又“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媒之神。”唐李冗《独异志》卷三:“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东方天帝,掌管春天。又名“太昊”,合称太昊伏羲氏。太昊也写作太皞;伏羲或写作包牺、庖牺、宓羲、宓戏等。传说他效法蜘蛛织网而制成打鱼捕兽之网,发明乐器瑟,制定八卦,与其妹女娲结为夫妇,生衍了子孙后代。因而成为华夏诸族人民的祖先。汉代画像砖与石刻上,伏羲与女娲的形象俱为人头蛇身,腰以上作人形,穿袍戴冠,腰以下,蛇躯缠绕相交。《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其神句芒。”郑玄注:“太皞,宓戏氏。”《世本》:“瑟,庖牺作,五十弦。”《淮南子.时则训》:“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汉书.古今人表》:“太昊帝宓羲氏。”张晏注曰:“太昊,有天下号也,作网罟田渔以备牺牲,故曰宓羲氏。”《绎史》卷三引三国蜀谯周《古史考》:“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太昊师蜘蛛而结网。”晋王嘉《拾遗记.春皇庖牺》:“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谓伏羲。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类,莫不尊焉。以木德称王,故曰春皇。其明睿照于八区,是胃太昊。昊者,明也。”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炎帝的后裔。传说他立志追赶太阳,道渴而死,所弃之杖,化为邓林。一说,夸父曾助蚩尤而与黄帝族作战,被黄帝手下的应龙所杀。《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又:“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十丈。古(故)老传云,邓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太平御览》卷四七引《郡国志》:“台州覆釜山......有巨迹,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践。”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鸟部落的首领。颛顼之叔。也写作少皞,名挚。相传是仙女皇娥与天上太白星相爱所生。少昊初即时,风鸟恰好飞来,因而就以各种鸟名为其属下百官的名称。他曾在东方海外建立少昊之国,后又成为西方的天帝,主司反景(影)。《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又《西次三经》:“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是神也,主司反景。”郭璞注:“日西入则反景东照,主司察之。”《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鹊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氏无淫者也。”晋王嘉《拾遗记》卷:“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积,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平水际,与皇娥宴戏,奏便娟之乐,游漾忘归......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也称“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农业之神。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买卖交换。此外,他又是医药之神,传说他亲尝百草,曾在一天里辨别毒草七十余次。后之人才知以草药治病。《淮南.时则训》“南方之极,赤帝祝融之司者二万千里”高诱注:“过帝,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又《修务训》:“于是神农乃始教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汉班固《白虎通.号》:“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祖农也。”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于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

中国古代神话中炎帝神农的属臣和神。也写作形天、刑天。刑天即断首之义。传说他与天帝争神位,断了头,仍然坚持战斗,表现出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今人认为这一敢于反抗上帝的形象,是古代奴隶起义的折射。文化史家或认为刑天本为女性之神,至父系社会乃失去其性别。《山海经.海外经》:“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九:“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