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抓住 ?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 、说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文章,所以务必体会文章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由于文章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有学习困难,所以我还采用?化繁为简法?或?一字串珠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实质,即?与民同乐?思想。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针对文本特点,学生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学习开展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以?关键词推理法?来寻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内心品质,?与民同乐?。此外,比较法、读写结合法加以辅助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很荣幸在朝阳升起时踏进了靖边八中的美丽校园,走上了八年级()班的这方讲台,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这只是开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来,做准备工作。我相信我们可以相处用愉快,你们相信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此导入课堂学习,既复习了前文又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二)变奏朗读,
1.教师变奏试读,学生试听,请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引导学生明了虚词的作用,了解变奏之好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文意,学得?读?的技巧。
3.合作助读,互译难解字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小组优质资源学习,这也是为了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以节省学习时间。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理解文章主题,紧扣 ?醉、翁?二字。突破难点。
1、作者39岁写此文,可为何文中以醉?翁?相称?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2、作者自称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写自己,可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称,从称谓的变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范仲淹 陶渊明 刘禹锡 李白 杜甫 龚自珍
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五、说板书
醉翁 太守
乐
欧阳修
资料链接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评课稿听了孙老师的《醉翁亭记》收获很多,感触很深,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认识。
从总体上来讲,孙老师的这节课从实用性这个角度来说比较成功,她讲的是《醉翁亭记》的第三课时,重点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可以说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在她娴熟教法的操纵下,能把这节课处理得如此完美,这是最令我佩服的一点,另外,还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学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明确
孙老师在上课前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在黑板上,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没有目标,那就像一艘没有航标的帆船,随时都有迷航的可能。
二、 板书设计精妙
孙老师的板书很清晰,清晰到什么程度,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今天没有来听孙老师的课,仅是看板书就已经感觉这堂课很充实,很有收获了,再加上本人的书写基本功较差,看看孙老师的板书,再想想自己,确实很惭愧。
三、教学过程严密
她是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的,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流畅,不着痕迹。
四、教学效果显著
孙老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基本都学有所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无完人?,孙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有一点不大好,课堂容量太大了,对于最后的问题?怎样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由于时间关系,探究的有点少了,在前面分析文章结构方面如果少花费一点时间,或者是直接采用赏析法,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然后分析在此美景中的人,?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众宾欢?、?太守醉?、?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完成课前展示的学习目标,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也?,和?怎样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这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呵呵,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拙见,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我们确实还要探讨,***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