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蒿有首歌叫《胡萝卜须》,取材于法国作家列那尔的代表作《胡萝卜须》。
《胡萝卜须》也是肖复兴先生多次向别人推荐的一本书,《周国平论阅读》中也推荐了这本书。
《胡萝卜须》是散文体的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只以一个个让人又笑又泣的小故事,连缀成一个叫“胡萝卜须”的孩子的成长历程。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阅读这本书,都会有所触动。
胡萝卜须是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因为他的头发是赭红的,他的脸上有不少雀斑,他的妈妈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是他的家不曾给他任何温暖,有的只是妈妈的捉弄、爸爸的冷漠、哥哥的欺负、姐姐的嘲笑,面对这些,他一直忍耐顺从,为了获得关注与认可,他做了许多蠢事,好笑又令人心酸,但始终没改变大家对他的态度,在家里,他依然是那个干最重的活、受最大伤害、最不被关注和认可的人。
小说中出现的人,无论是胡萝卜须的家人,还是他家的女佣,学校的老师,对他都不好,他只在一个人那里得到了一点点的爱。这个人就是他的教父。胡萝卜须偶尔到他的教父那里去,教父带他去捉虫子、摘李子,教他钓鱼,也教他学会反抗。
后来,不知是胡萝卜须在伤害中长大了,还是教父对他说的话起了作用,胡萝卜须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不再想办法讨好他们,他也不再害怕他们,他开始对爸爸妈妈说不,开始公然的反抗。
如果胡萝卜须看过《窗边的小豆豆》,他一定会羡慕小豆豆有一个那样爱她、理解她的妈妈。胡萝卜须没有那么幸运,他连“爱抚”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胡萝卜须做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只为引起父母的关注,只为讨好他们,获得一点点爱,但这些大人根本不知道胡萝卜须在想什么,只是用他们的方式来打击他的热情。比如胡萝卜须写信给爸爸希望去巴黎的爸爸能为他挑两本伏尔泰和卢梭的书带来,而爸爸给他的回信是:“你跟我讲的这些作家也是跟你我一样的人,他们所做的,你也能做到。你可以自己写几本书,自己去读。”还有如此敷衍孩子的父亲吗?而在学校里胡萝卜须去告学监先生,也仅只是想像他的同学一样被爱。
胡萝卜须是多么渴望爱,但大人们都不爱他,小说最后,胡萝卜须痛苦地叫道:“难道就永远没有一个人爱我吗?”
周国平先生说:“一本叫《胡萝卜须》的书我看得又笑又流泪的,非常好。”
一个渴望爱却得不到爱的孩子,跌跌撞撞地成长,为了得到爱,笨拙地讨好迎合别人,却终逃不脱被捉弄、被嘲笑、被欺负的命运。最后是成长告诉他,能够让自己变强大的,不是妥协,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小王子》中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谁都曾是孩子,和胡萝卜须一样渴望被爱,也许你正好幸运,也许你和他一样。即便你现在是大人,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同样会面对来自于成人世界的种种不公、冷漠、欺骗,甚至伤害,你也曾谨慎、隐忍,像胡萝卜须一样讨好、妥协,然而,这个世界有时不会那么单纯,当然,只是因为你是大人,你比他强大,懂得怎样去应对。
普鲁斯特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每个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不同的人读这本《胡萝卜须》,看到的会不一样。
除此而外,喜欢列那尔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比如:
写鼹鼠:“那样子黑得像个通烟囱的”;
写河水荡漾:“像无数牙齿咯咯作响,发出一种淡淡的气味”;
写勒皮克太太骂女佣:“你讲了这样一大堆蠢话,比教堂还要大”;
写胡萝卜须失落的心情:“风暴像卷一张落在街上的纸片一样卷走了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