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始建于清乾隆八年,(民国二十年运堤决口处即原万寿宫处)著名学者韦明铧先生通过考证:江西官商所修建,是一座道观,同时也是江西人的会馆后改为轮船站。万寿宫规模宏大,建造华丽,飞檐翘壁,高墙大院,寂静幽深。每到夏夜,静坐院中纳凉,聆听古运河波浪轻拍堤岸的涛声,记录紫藤架下油蛉的低吟浅唱。万寿宫所在的邵伯驿,历史上一直是南北交通咽喉,驿站规模也较大。邵伯驿在如今的馆驿附近,运河边的万寿宫为往来官船停泊之所。
根据韦明铧的考证,抗战时期,万寿宫曾被日寇盘踞。日本投降后,日军曾要炸毁万寿宫,但未得逞。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万寿宫还有四进残破大殿,里面还有一个戏台。但没过几年,这几进残屋就被拆除了。不过,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韦明铧在邵伯考证万寿宫旧址时,竟从一堆乱砖中找到一块镌着“万寿宫”三字的古砖。根据相关专家考证,这块砖是清代所造,应是万寿宫始建之物。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作家朱自清,1901年曾随父小坡公由东海迁居邵伯,就住在万寿宫,当时朱自清四岁,后来他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回忆说:“在邵伯住了差不多两年,是住在万寿宫里,万寿宫的院子很大,很静,门口就是运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里扔瓦片儿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