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作品名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创作年代:战国

作品出处:《孟子》

文学体裁:语录体散文

作者:孟子及其学生

分享

作品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原文翻译

东汉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他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意思是说,不孝的行为有三类,而不娶无子,导致祖先无人奉祀,是最大的不孝。无后便是没有后代之意。

汉族传统上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历史上长期有设立宗祠和祖坟的传统,在现代,汉族民众依然保留着清明节上坟的习俗。传统上,男性后裔肩负着祭祀祖先,上坟扫墓的职责,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男性后代,其先祖就会无人祭祀,成为“孤魂野鬼”,这一情形被称为“绝后”,也就是最大的不孝。所以,重视“传宗接代”成为汉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

现代有人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诉父母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这是一种凭空想象,无中生有的曲解,所谓的“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完全没有出处,没有依据可言,并且为什么尧主动要嫁女儿舜就可以不告知父母了?这是什么理由和逻辑呢?而把无后解释成“不尽后代责任”也逻辑不通,因为孝的意思本来就是对长辈“尽后辈的责任”,怎么最大的孝却又是“尽后辈责任”?同义反复?这是很荒谬的。

“无后”之说孔子实际早已提出,即“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即第一个做坏事的人将会没有后人,断子绝孙之意。后字即没有“后辈的责任”这个义项,而“无”字更没有“不守”这个义项(如孟子常提的无父无君就是眼里没有君父的意思,“无”字在什么地方能当不守,不尽XX解?根本没有!),这是完全的根据现代观念凭空想象歪解古文。

事实上汉代著名经学家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早已有完备的权威性解释。“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绝先祖祀”四个字,这解释了为什么不娶无子是最大的不孝。因为早在西周,汉族人民就确立了以崇敬天道,祭祀祖先为核心的信仰,也即所谓“敬天法祖”。在传统汉族人看来,人的生命是在子孙身上得到延续的,通过后代对祖先的祭祀,祖先的灵魂可以得到安息,血脉代代相连,永远传承,一代代祖先的牌位存在于宗祠之中,香火不灭,这就是汉族人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在传统汉族人看来,无人祭祀的人死后会成为孤魂野鬼,在地下也不得安宁,处境是非常悲惨的。因此,不娶无子是最大的不孝。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以复兴周礼为宗旨。孟子作为儒家学派巨擎,坚持儒家敬天法祖的基本立场,强调敬奉祖先,进而强调传后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了。

另解:舜自小不受父亲和继母所爱,几次险招杀害,舜的弟弟象曾经以为舜死了,欲占其妻妾。所以可以想象,舜自知告诉父母恐生变数,事有权宜,不告而娶。君子认为事出有因,就当他告诉了,不认为这是不孝。

断章取义犹不可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历史由来战争不断,人丁稀少,假设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集权,必会鼓励生育,人口既是财富。全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岂可只断前半句?

解释二:“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应为舜没有告知父母就娶,不是因为没有后代。而后才有“君子以为犹告也”。

作品赏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译:不孝有三种(一解“三”为虚指),其中没有男性后代(后仅仅指男性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当时舜娶妻而并没有告诉父母,是因为恐怕不娶妻会导致没有后代,为了传后便是不告知父母,也是可以谅解的。所以明理的君子看来,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