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20世纪30年代散文的报告文学是如何兴起的?

20世纪30年代散文的报告文学是如何兴起的?

20世纪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报告文学的兴起和旺盛。近代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作家写的报道西方国家社会情况的文章,可以说是最早的报告文学。而现代报告文学则起始于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随后在一些重大事件和运动中,如“三一八”惨案、“五卅”惨案等,也有一些记述其过程的散文,就其性质而言,亦属于报告文学。但报告文学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左联”成立之后。“左联”在开展工农兵通信运动时,提出了创造报告文学的号召。“左联”刊物上译载了介绍这种文体的论文。1930年9月《世界文化》第一期发表柔石的《一个伟大的印象》。这是记述在上海秘密举行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实况的,是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的兴起除了“左联”的积极提倡,还与当时政治形势有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入侵我国,人们关心国家命运,也关心时事,希望迅速看到事态的变化。报告文学这种文艺性的新闻通讯报道,本来就是适应急遽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的文体,必然兴旺起来。“一二八”事变后,产生了一批报道上海军民英勇抗敌的报告文学。在这基础上,由阿英选编出版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这是最早的一部标明报告文学之名的结集。1936年周立波翻译了捷克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基希的《秘密的中国》。次年又有墨西哥爱狄密勒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阿雪译)出版。外国作家如何描写中国社会,这对我国作家的创作是有益的借鉴。1936年,报告文学创作有明显的进展。茅盾主编了规模巨大的《中国的一日》的报告文学专集。这是由“文学社”征求5月21日当天的社会生活见闻的稿件,***计3000余篇,从中选出了490篇。各个战线上的广大作者描写了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组成了一曲“奇瑰的交响乐”。同年,产生了本时期报告文学的最优秀作品,夏衍的《包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