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于天地间寻一份欢喜

于天地间寻一份欢喜

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县。主要作品有《温一壶月光下酒》《紫色菩提》《红尘菩提》《平常茶非常道》《清欢玄想》《心有欢喜过生活》等散文集。

? 他的散文充满着浓浓的佛家哲学,读来让人心灵澄澈,语言文字细腻入微,不觉间有如醍醐灌顶,瞬间扫却心中烦尘。这部散文集《晴天爱晴,雨天爱雨》也将作者的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直面当下,拥有一颗欢喜之心。

? 这本散文集分为四个部分:《万物有情生》《岁月有情老》《人间有情长》《此时无情胜有情》,四个章节分别独立,但在精神上都透露着作者浓浓的生命情怀,人文理想,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佛教的感悟。

这一节中主要讲草木有情,在草木的兴衰里看草木的真性情,在草木的荣枯里品人生百味,真可谓“一切花语皆人语”。这个章节里讲到了很多植物,茉莉常春藤,非洲红,铁树,木瓜……虽源起于平常之物,但无不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对自然的敬畏,让人们把握当下,无悔地生活。

比如《木瓜树的选择》,他看一颗木瓜长在污泥之中,于是心生恻隐,将它移植回家,让它在松软的土壤里生长,有澄清的饮水,有美丽的阳光,然而它却渐渐枯萎了。由此作者想到了“吸毒的浮浪者”,对他们来讲“污浊已经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经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于是,当他们自暴自弃时,生命再也不可能挽回了。以小见大,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再如,拥有着强大的韧力和耐力的菅芒花,让作者看到了在母亲身上的品质;带籽飞翔的木棉花,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如若只有开花的心情,那么他终将会失去结籽飞翔的愿力;萎落的金急雨,告诉我们萎落的花并非是死亡,而是一种成长,一种等待,等待下一个季节。

这一章节主要讲时间,讲时序,在与时间的对话中,我们找到自己的本心。拥有一颗欢喜的心,则春天时能享受花红草绿,冬天时能欣赏冰雪风霜。

这一节在讲到欢喜的时候,引用了一个黄山谷拜访晦堂禅师的故事,讲到了“禅是什么”,禅是什么呢?禅就是对你毫无隐藏,“像我们耳朵听到河流的声音,眼睛看到花的绽放,我们的鼻子闻到花香,我们的舌头可以品茶,我们的皮肤可以感受阳光……”在每个地方都有禅,在么一寸时光里都藏着欢喜。

茶有五味,第一泡的苦涩是青涩的少年,第二泡的甘香是香醇的青春,第三泡的浓沉是沉重的中年,第四泡的清冽是回香的壮年,最后一泡清淡就是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而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里都有自己的味道,每一种味道亦是一种人生。亦苦亦甜,亦晴亦雨,我们都要保持欢喜。

在味道这一节作者主要讲饮食,人生五味,甘,苦,辛,酸,咸皆有。人的口味可通过中和来矫正,人的习气亦有贪,嗔,痴,亦可矫正。如果人生的各种滋味不能如我们所愿,不妨试着去“中和”,坦然面对生活,不被生活的味道左右。

这一章节的亮点在于将让人生的道理寄予在美食里。这里讲到有很多美食,比如带着妈妈味道的鳝鱼骨,在那个艰苦的时代里吃出的是妈妈浓浓的爱;有蕴藏了一座山,一个春天以及天地精华与灵气的松芽酒;有具有美学味道的日本抹茶;有蕴藏着人情冷暖的凉面……

作者深知“知味不易”,更知得一“知味之知己”之难。

这一节更侧重讲佛性,讲禅悟。作者在佛光山与导演拍佛教的早课礼仪。醒板声,钟声,鼓声,木鱼声,声声警醒,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在佛寺里,每一样东西都有其佛性。比如,僧鞋六洞,既不是美观,亦不是凉爽,这六洞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僧鞋六个洞就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看破声、香、味、触、法六尘,堪破贪、嗔、痴、慢、疑、邪六大烦恼,于我们凡俗人来讲,亦是,低得下头,亦是看得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