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蒙散文选》颁奖辞:
任蒙的写作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纵揽古今风云,整合审美元素,拓宽了文化散文的艺术疆域。他以深邃的鉴史眼光、凝重的忧患意识和恢弘的书写气势,在传统寻根与现代认同之间探寻真相,感悟生命,并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亘古兴衰,历史沧桑,山河变迁,现实经纬,经他的酣畅笔力化作了一道道气象万千、诗意沛然的人文风景。无论是黄钟大吕的磅礴长调,还是言近旨远的精粹短歌,都使他站在了一个“天、地、人、文”浑然交融、厚积薄发的写作高度。
——全国孙犁散文奖评委会(2009、11、12天津)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原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著名作家石英代表评委会在颁奖仪式上讲话指出:
获得这次大奖的任蒙的作品,即使置于当今最优秀的散文之林也毫不逊色。实事求是地说,与任蒙的作品相比较,我市的散文总体水平还存在一个再上台阶的问题。这是所有参与评委会工作的同志达成的***识。
——《全国孙犁散文奖获奖作品汇编》第1页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林非:
任蒙的散文,细节与形象的描绘、思想之分析、情感之抒发、文字之表达,都浑成一体,使我读后深受启迪。其中尤其觉得文中的一些哲思诉说,最为精辟。比如写白居易的《伊水岸边的那条小径》一文,无疑是我读到的相关篇章中的最佳之作,启发不小。
——《东方散文》2010年第4期《形象思想情感文字浑然一体的散文》
任蒙缘自对文化的思考,对历史的关注,他的作品专注于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冷峻触摸与体味,敏感于历史长河的奔腾与律动;他以崇高的文化情怀和浓郁的诗意表达,成就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
——《人民日报》2010年3月2日《任蒙的散文:思想与想象》
任蒙的文化散文可以让我们领略“大散文”的风采。这种“大散文”不仅选材宏大和篇幅较长,而且从历史哲学层面上进行了深度开掘。任蒙的文化散文无论写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既有独到的感悟,也有精辟的见地,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
——《光明日报》2010年4月23日《大散文的风采》
任蒙散文在其深深的文化情怀中渗透着一种强有力的思辨力量,更能体现作家的睿智,更能发人深思,这种观念、这种文笔不是一般作家能够达到的。
——《文艺报》2007年2月15日《任蒙散文融合诗、思、史的文化意义》
任蒙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创作的一批散文,将诗性、文采、史述、思想融为一体,把现实和历史、现代与传统、山水与人文等关系处理得很到位,称得上是史、诗、思的结晶,不少地方闪射着智慧的光芒,超越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其艺术水准在全国的文化散文创作中应该处于领先地位。
——《文学报》2007年10月26日《惟楚有才,散文亦盛》
思想分量,为任蒙散文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特质,也为这类散文增添了难以遮蔽的文体光辉。
——《科技日报》2009年12月26日《任蒙散文:诗化散文与文化散文》
任蒙的作品在全国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中应该处于领先地位,他的《草堂朝圣》、《历史深处的昭君背影》等篇目,完全可以与一些全国知名的散文家的作品比肩,可是在实际传播中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与他的散文艺术重量是不对等、不相称、不平衡的。
——《长江日报》2007年8月15日《湖北散文期待强势出击》
在散文作家任蒙先生的作品中,历史文化散文是写得最精彩的。如果借用娱乐界流行的语言来说,“看点”很多。不过,任蒙历史文化散文中的“看点”并非商业化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性、学术性和艺术性的集合体。
更为精彩的是,散文充满了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思辩精神。历史在深刻的矛盾和无奈中演进着,任蒙用洞察的眼光穿透历史的时空,写出了他深沉的辩证思考。
走进历史的深处,任蒙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历史的境遇,再现历史的壮阔与残酷;走出历史,任蒙也能雄踞理论高地,感悟历史的荒谬,沉思其间的哲理。他这样自由穿行于古今时空隧道,给读者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
——《武汉作家论丛》第2辑《穿行于时空隧道的哲思》
任蒙的散文作品内容丰厚,既有学者的渊博,又有作家的才情。他对自己亲历过的山川风物,人文古迹,很多地方都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独特的体察感悟。他不是流连于对风景名胜的简单肤浅的赞美和赏玩,而是善于寻觅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历史的缝隙,深入挖掘各个文化遗迹背后那悠长的故事和古老的文化内涵。其中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还有深邃睿智的思想,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和思想的启迪。
——《文艺新观察》2011年第1期《任蒙文化散文的人文情怀和主体精神》
任蒙散文不但很讲究文字流畅,而且十分注重散文的风骨,注重史识的深度,注重作品的思想重量,这就使他的散文有了鲜明的思辨性和批判性,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
——《文艺新观察》2011年第1期《任蒙散文的哲学思辨与艺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