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不得不引起注意的一点是,普通大众或是不专门探究一番余老作品的读者会毫不怀疑的将其贴上“乡愁诗人”的标签(这其中也包括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诗人的“乡愁”类诗歌写法高超,极易引发读者的***鸣,确为诗歌中的经典;另一方面,“乡愁”类诗歌是余光中诗作打开大陆文坛的敲门砖,有了这位“先行者”就使人们极易对诗人诗作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而乡愁之主题又恰好符合人们(大陆)对于台湾文学的期待,于是一提起余光中,人们便顺理成章的想到“乡愁”。余光中在《茱萸的孩子》新版前言中也写道:“我的小诗《乡愁》在大陆流传颇广,能背的人很多。这首诗像是我的名片,一方面介绍了我,另一方面却也遮住了我,是不少读者之间名片而不见其人,很方便地把我简化为“乡愁诗人”,便定了位。其实我一生的作品,散文数百篇,诗已逾千首,除乡愁外,还写过其他许多主题。《乡愁》只是我的门牌”。可见,先抛开余老的散文不说,光谈诗,也不仅仅是“乡愁”二字可以定位的,有了这样的铺垫,去品读诗人的很多诗作时,才能发现其诗本来的美好。
清淡与深情——亲情诗
《小木屐》
看着我的女儿
高跟鞋一串清脆的音韵
向门外的男伴
敲扣而去的背影
就想起从前
两根小辫子翘着
一双小木屐
拖着不成腔调的节奏
向我张开的双臂
孤注一掷地
投奔而来
儿女长大于父母而言是一件幸福而又残忍的事情。诗人眼前浮现的还是女儿小时扎着两个小辫,托着木屐向他飞奔而来的可爱而幼稚的身影,可转眼之间她已经是个亭亭玉立、踩着高跟鞋的少女了,她有了男伴,有了父母触及不到的生活。这种不得不放手的失落感怕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的吧。全诗看似平淡,甚至有点散文化的随意,但是诗中鲜明的形象,精炼的语言、明晰的思路线条,流畅的节奏都显示出了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技艺和娴熟的文字运用技巧,于朴实的文字中见出真情,这是余光中这类诗歌中最鲜明的一个特征。
? 在这类亲情诗中,有写给母亲的“这是母亲的一缕白发,疲倦的伏在我的掌上,如此纤细的弱丝已经,缚不住时间的翅膀”(《白发》)诗人多选取与母亲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如一缕白发,如一声呼唤。在平淡之外也有对母亲的离去深深的痛,如在《招魂的短笛》中诗人一遍遍的呼喊“魂兮归来,母亲啊,北方不可以久留……魂兮归来,母亲啊,南方不可以久留”中国人向来有魂归故里才能安息的传统,希望母亲的魂魄能回归故土是对母亲深深的爱。也有些给外孙女的,在《抱孙》中,诗人以慈爱的外公的形象,小心翼翼的托举着怀里的婴孩,又像看到了幼时的女儿,对孙的爱与对女儿的爱交融在一起,看似是不经意的提及仍将深情流露。
余光中的亲情时,相较于它的乡愁诗,情感的表达更加的委婉。尤其是对于女儿,他的形象更像是一个严肃的父亲,但深入挖掘会发现帷幕后面有一颗充满慈爱的父亲的心。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家庭是人与人关系的核心,余光中的亲情诗在平凡中带给读者以感动,有历久弥新、永不失色的感觉。是诗人所有诗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 心底有莲——爱情诗
《红烛》
三十五年前有一对红烛
曾经照耀年轻的房间
——且用这么古典的名字
追念厦门街那间斗室
迄今依然并排的烧着
仍然相互眷恋的照着
照着我们的来路,去路
烛啊愈烧愈短
夜啊愈熬愈长
最后的一阵黑风吹过
哪一个会先熄呢,曳着白烟?
剩下另一根流着热泪
独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
最好是一口气同时吹熄
让两股青烟绸缪成一股
同时化入夜色的空无
那自然是求之不得,我说
但谁啊又能够随心支配
无端的风势该如何吹?
余光中曾说:“因为我的婚姻体质好,就算生几场病也不碍事,如果婚姻体质不佳,生一次病恐怕就垮了”,这是他对自己的婚姻自信的看法。其实。在诗人的爱情诗中不乏措辞优美、意境雅致、情感浓郁的诗作,“莲”的意象也在这些诗作中频频出现。他认为:莲既是花,也是古典美人的象征,又具有宗教意义。所以他将爱情化作莲,将爱人化作莲。余光中的情诗又多又动人,妻子范我存淡褐色的双眸和象牙白的皮肤也在情诗中一再浮现。但在所有的爱情诗中,最能打动我的还是这首《红烛》,爱情经过岁月的洗涤,已经失去了鲜艳的颜色,令人心动的情愫也成为温纯的陪伴。以红烛喻与妻子携手扶持走过的一生,朴素中不失浪漫,“让两股青烟绸缪成一股,同时化入夜色的空无”有古典诗词“梁祝化蝶而飞”的美感。诗人诗中这种“但求同死”的期愿更表达出一生一世相依偎的经过岁月沉淀的情感。
《红烛》一诗表达的是时光倏忽而过的感慨和对妻子的深情。而在很多的情诗中,诗人运用了轻缓浪漫的意象,如“莲”、“风”、“翡翠”、“云”、“星云”等,美丽的情诗,绸缪的爱情,经过诗人巧妙的手法,揉入了神话与典故,终于升华成为艺术,似真似幻,扑朔迷离,带给人无法捕捉的美感。诗人的这一类诗作中,有激烈如波涛汹涌般的情感起伏:“它跳的太强烈,跳的太频,爱情给它太重的负荷,爱情”(《下次的约会》);有从容不迫、恬淡轻缓的情绪流淌:“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等你,在雨中》)。
在爱情诗中,诗人运用的细腻的笔触是在其他类诗歌中所没有的,他以深沉的情感呼唤故土,以温柔的刻画亲情,以或急或缓的情绪流淌描绘爱情,给普通的意象带上多重的意蕴。或含蓄、或热情的爱情诗,是诗人诗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自由的灵魂——世情诗
《戏李白》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黄河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滔滔入海
那轰动匡庐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可是你倾侧的小酒壶
黄河西来,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距龙门
他领赤壁
这首诗的语言是俏皮而充满风趣的,短短的行数仍将李白的著名诗作融汇于其中,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同时把苏轼与李白做比,颇承诗仙那种汪洋恣肆、豪放不羁的作诗风格。与《寻李白》、《念李白》构成组诗,读来令人酣畅淋漓。
? 在这类诗歌中,《夜读东坡》、《夸父》、《漂给屈原》、《吊济慈》等都是充满思辨性与哲理性的佳作。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更多的融会贯通于这类诗歌作品中,使得这些诗作相较于其他类诗歌更多一些耐人寻味的意味。在这些诗中,我们能看到的是诗人的自由的灵魂,他与各式人交往谈心,或是古人,或是朋友,或是舞蹈家,或是画家。他不吝啬用最优美的词语赞颂他崇拜的人:“惠特曼,你民主的诗人!二十世纪需要你嘹亮的歌声!”(《给惠特曼》);他也不惮以轻松俏皮的语言与古人畅谈:“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的了大江,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如果想深入的理解诗人的思想性,世情诗是不可以忽视的一部分。
余光中的诗歌涵盖范围广、种类多,乡愁诗、爱情诗、亲情诗、世情诗、友情诗、心情诗……,每个分类里都有非常经典的著作,对于余光中而言,写诗也是生活,所以必然他的生活也融于诗歌之中。如果仅仅读其乡愁诗,我们会感叹这一个流浪的游子,但细细品读他所有类型的诗作,才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人。他时而严肃、时而顽皮;痛苦就在诗中尽情苦,欢乐就在诗中大声笑;他与妻子携手相伴、伉俪情深,对女儿们深爱而又像所有的父亲一般爱而不言;他依恋故土,他与古人交友,他有一颗追逐自由的心灵,他的人决定了他的诗是多元化的。
余光中在《茱萸的孩子》前言中写道:“作品应该更贴近作家的心灵……透过作品我们才能窥探作家的生命”。当我翻完《余光中经典诗选》,当我写完这篇文章,虽然一想起我是在评论一位伟大的诗人就胆战心惊,但仍可以肯定的是,我曾经将其概括为“乡愁诗人”的狭隘看法已经烟消云散。很庆幸自己在某个阳光温柔的下午从书架上借来这本书,让它带我感受了一回不一样的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