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尤其是深夜,清冷弥漫着整片空气。一个人走,听自己的脚步声,或看看头顶深蓝色的夜,思绪随之无意识地涌了上来。
夜的深沉,原本就会勾起孤客的惆怅,那湿润的冷更激活了敏锐的神经。但独处也带给了人暂时的冷静,反思一下自己,有时会悲上心头。其实,人是很脆弱的,特别是只身在外,之所以能继续生活,完全是因为有强大信念的支撑。
这几天,闲暇中带着点小忙,一直在构思完善着的小文章始终难以定型。完全谈不上精致不精致,而是根本就没有思路,呆坐大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字来,煎熬得很。创作虽能带来不少满足与欢乐,但痛苦也是沉重而又常有的。曾看到一个诗歌爱好者写的话,觉得感触很大。他说,以前常写诗,心情总是很压抑,现在很长时间不动笔了,反倒一身轻松。也许,摆弄文字“游戏”的人,注定就像尼采所说的,是一群“下蛋的母鸡”。
几天前打电话给家里,得知那边下雪了,而且雪很大,把路几乎都封了,这景象只在我童年时候才出现过。那时很喜欢下雪天,总幻想着雪能下得高过房顶,那时就可以像老鼠一样钻洞洞出行了,呵呵。不过,西安总没下雪,只在早晨能看见写些清霜的痕迹,每天照样露着太阳,很暖和。时常想起以前,想起每到冬天那些蹲在墙角下晒太阳的老人,可惜现在已经见不着了,偶尔倒是会看见几只昆虫有类似的举动。
听说香积寺就在学校不远处,带着好奇,上星期曾试图去探过路,但无功而返。昨晚翻了翻网上地图,今早再次出发。乘公交不到十分钟就到了香积寺村,经过问路,轻而易举地便找到了目标。虽然,寺庙建得很宏伟,可心里还是有点落差。蹑手蹑脚地行走在庙里,当然是由于敬畏和它的神秘,但也担心随时会跳出个出家人来冲我大吼几声,然而,转完了整座寺院也没见着几个人,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根本没有在意我的'到来。
香积寺在新中国成立前几乎被毁掉了,仅残存下一座塔。如今的建筑是在1979年后才陆续建成的,看得出有些斑驳了。山门内,一些曾经雕刻彩绘精美的殿堂,不知为什么被废弃了,大大的生着锈迹的锁头密实地封闭着殿门。这里曾盛极一时,但如今时过境迁,想来是兴盛也快,衰落也快吧。与香积寺只一墙之隔的地方,也存留有一座塔,虽然不高,但十分完好,可惜似乎并没有人搭理它,枯草如小树林一般覆盖着台阶、包围着塔身,比起寺里那座高大但有两层已坍塌的塔的优厚待遇,怎能不让人感慨?
返程时,打定主意步行,结果发现了不少新奇事。有人居然将公路两旁的农田规划成了小块田地,并仿照QQ游戏中的菜地出租给了游客,五花八门的地名看着很叫人欣喜。也许,我们根本割不断对土地的依恋,现在大规模的进城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有一些人重新回到田间地头,不过,或许到时候务农已经成了一种奢求。
不知不觉又走在了校园的马路上,树叶纷纷坠地,风吹过,更像是行军在一线天突然遭到了对手扔下的木石的袭击。阿姨不停地在清扫,但不停地有落叶,也许其中藏有禅机。看着她们,我仿佛见到了武侠片中那群扫地的高僧。落光叶子的树枝直指天空,似乎那就是饱受饥饿的老人的手。
漫步在路上,尽管是独自一人,但却没有寂寞的感觉。因为,整个大自然都是你的,只要你有足够的热情。
走在乡间,城市不属于我,乡村也不属于我,我只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体验着那份静。踩一脚落地的桐树叶,那清脆的响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却激起了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