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到园林全部为明、清风格。按功能划分为民俗文物展馆区,游览区,名人活动区,休闲度假区,会议中心,别墅区等功能区。已经征集收藏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其中石碑、栓马石5000余件;名人字画3000余幅;木雕及其它藏品2000余件,还有砖雕、玉雕、木雕及铁铸类、纺织品类、陶瓷类等丰富藏品。馆藏已有12000多件石雕、近万件木雕和砖雕、2000多幅不同时期的名人字画及4000多件周、秦、汉、唐以至明、 清时期陕西关中民间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等。其中,已建成了恢弘壮观、错落有致的古代民居一条街;具有典型农耕文化、传统的耕读传家思想的稷王庙也正在建设之中……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陕西关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本源性的意义,是民族文化根脉之所系,其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筑和藏品,是关中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智慧和创新的结晶,包含着关中民众的信仰、生活、政治、经济、艺术创作等全方面的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历史写照。中央美术学院金芝林教授对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评价说:“拴马桩是陕西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品,在民俗文化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它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成就。保存好这些民俗文化与艺术品,等于保存了中华民族本源的文化、美学和民族精神。”
博物院古民居一条街,是将散落在关中各地的、具有保护价值的100多所典型民居整体收购,移建到此,实施异地保护并开发利用。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其中数量众多、工艺精湛的木雕、砖雕、石雕等也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
博物院收藏的拴马桩、饮马槽、石人、石狮、石龟等石雕艺术品12000多件,特别是雕刻精美、形态万变的拴马桩,为博物院增添了别样特色。这些拴马桩大都用青石雕刻而成,集中在一起,规模宏大,阵容非凡,凸显威猛之势,令人惊叹。它们的造型丰富,人物形象基本以胡人为主,其中十几件胡人妇女形象的拴马桩更是引人注目,代表了当时文化中进步的人文关怀与男女平等思想,也充分证明了宋明时期,我国西北各民族在关中地域的不断征战、迁徙和文化的融合。这些拴马桩不仅是我国一流的石刻艺术珍品,更是研究我国宋明时期西北民族历史的实物。这些石雕珍品不但为我国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而且对艺术、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等研究机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博物院的丰富收藏都是来源于关中地区和黄土高原,依托丰富多样的收藏,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将为弘扬民族精神搭建广阔的平台。它将以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民间文艺的展演、农耕文化的节庆活动、对民间技艺的传承等形式进行开发利用,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打造成陕西乃至全国的民间骨干文化产业,引领和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