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五四潮流与卢隐小说有怎样的关系

五四潮流与卢隐小说有怎样的关系

庐隐(1899-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是"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早年就读于北京慕贞学院、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五四"期间,积极参加并开始创作,以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小说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不幸的是,庐隐的身世是不幸的,虽生自官宦人家,但自幼很少得到父母的疼爱,她本人的生活道路也很坎坷,这些都使她的作品中总是强烈的流露出内心的悲哀与寂寞,这种调子,几乎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而她本人就像她作品中描写的主人公一样,经历着感情上的风风雨雨,却始终在追求着一种个性的解放,始终执拗地追求着理想的爱情与人生。

庐隐是"五四"时期最早觉醒的女性,茅盾在他的《庐隐论》中谈到这位"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作家":"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我们现在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她于1921年成为文学研究会的第一批女作家。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在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第2号上刊出后,鼓舞了她的创作热情,在随后一、两年内,她接连写了《两个小学生》、《灵魂可以卖吗?》、《月下的回忆》、《或人的悲哀》等作品,于1925年结集为《海滨故人》出版。这是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她前期代表作品,收有十四篇,前七篇属于问题小说,揭露封建势力的黑暗,谴责军阀政权的残酷和日本侵略者的险恶。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一个著作家》写金钱势力下的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一封信》写农村姑娘的以身偿债,被虐待致死,《两个小学生》写军警镇压学生的请愿。《灵魂可以卖吗?》写资本家的纱厂剥夺了女工的灵魂自由,使之成为机器的附庸。《余泪》写修道院附属小学的女教师,于辛亥革命中上前线宣传基督教教义,呼吁免诛残敌,反为敌军子弹所中。而后七篇作品则通过对青年人爱情婚姻问题的描写,探索人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心理问题小说的,它们形象地描写出"五四"时期一部分知识青年探索人生意义,却找不到答案的追求与幻灭以及她们在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感情冲突下的悲欢苦闷,表现了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女性开始觉醒,却又没有最后摆脱几千年来传统思想的束缚,歧路俳徊的精神状态,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新旧嬗递时期一种颇为普遍的社会心理。代表作《海滨故人》以"自叙传"的手法写露莎和几位女同窗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宣泄了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郁闷心理,女主人公们对昔日良辰美景的伤逝之感,对无法把捉的命运遭际的哀怨之情,使作品充溢着悲观的色调。《或人的悲哀》以亚侠给友人的十封信,倾诉了这位年青的知识女性以多愁多病之身,浮沉于爱情与人生的大海中的苦恼。她苦苦地思索着人生的意义,由北京到东京,由东京到杭州,真可谓上天入地,锲而不舍,但她看到的是人间的虚伪,人类的利已心。她躲避违心的爱情,而追求一个热心研究社会主义、决心为主义牺牲的青年,但这位有志气的青年竟郁悒病逝,在她的面前留下一片空虚。她只好哀叹:"要探究人生的究竟,花费了不知多少心血,也求不到答案!"最后沉湖而死了。《丽石的日记》中的丽石,也是感情脆弱、行动彷徨,以致在"到处都是污浊的痕迹"里陷入烦恼的漩涡,甚至起"游戏人间"之念--但最终"只被人间游戏了我!"在这些女性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负荷着几千年的传统重压,同时又初受新思潮洗礼的女性,作为过渡时代的人物,一方面渴望着个性解放,灵魂的自由,向往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决绝地冲出传统价值标准的藩篱,对世俗的訾议和非难还不无忌惧,于是只好徘徊歧路。这种无法排解的苦闷常常使她们悒郁无欢,给她们的性格染上了二重色彩。

在《海滨故人》为庐隐奠定了文学地位以后,她又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长篇小说《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以及她和李唯建的通信集《云鸥情书集》;小品、杂文合集《东京小品》和一册《庐隐自传》。《曼丽》集中虽有一些自叙传性的哀伤作品,但其余作品的题材和境界显然比《海滨故人》的后半部有所扩展。《曼丽》的女主公曼丽,抱着"为国家的正义而牺牲一切"的志向加入某党盲目前冲。如今,她忏悔了,她目睹了这个从事革命的政党内部的腐败,贪污成风,宗派林立,相互出卖,相互刺探,为的是将来"作官发财,高车驷马"。两三个月的经历,恰如毒蛇在曼丽的心头盘咬,处处布满伤痕。虽然她还想寻求一条光明的路,但心头的创伤已将她送入上海的医院。小说借一个青年女性的心灵历程,批判了"革命为作官"的腐败风气,又以一场变质的革命为背景写了一个心病患者的追求与幻灭。《象牙戒指》是庐隐后期创作的高峰,是作者对她的挚友石评梅与高君宇悱恻动人的爱情悲剧的珍贵纪念,其中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和意绪。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浓郁诚挚的感情,哀婉缠绵的笔触,使它堪称为一时爱情小说的佳构。女大学生张沁珠为一个有妇之夫骗取爱情后遗弃,心灵带上了滴血的创伤,认为人间只有"自私和浅陋","愁惨就是我的命运"。革命者曹子卿向她献上一颗真挚的心,祈求她把灵台的方寸地作为他的归宿。但她的心灵已失去常态,淡对这位革命者的一片真情,觉得"万不能承受你这颗不应给我而偏给我的心",致使曹子卿"如火花之光明"的生命,如"慧星之迅速"地消逝。数年来的冰雪友谊,只博得遗恨千古。她终于把心献给已死的曹,用他所遗赠的象牙戒指套住自己的余生。小说成功地揭示了在一个新旧交替时期,新女性在旧习俗的摧残下"矛盾而生,矛盾而死"的复杂心理以及"苦闷和愁惨"的命运,从而鞭挞了浅薄的世情,歌颂了真挚的爱情,情调幽怨悲凄,写来字字皆泪。此外,《灵海潮汐》、《致梅姐》、《愁情一缕寄征鸿》、《寄梅巢旧主人》、《寄燕北故人》等小说散文也寄托着庐隐对石评梅的衷情厚意。而《玫瑰的刺》、《云鸥情书集》几乎就是庐隐与李唯建恋爱、婚姻生活的实录。另外,在《归雁》和《云梦姑娘》中的纫青与云涵、剑尘,云梦与其情人的恋爱经历中也能分明看到庐隐自己的感情经历。

庐隐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悲愤人生的哀鸣。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它在庐隐小说中的位置,恰如母爱在冰心作品中的位置一样。她毫不隐讳地承认"我简直是悲哀的叹美者"(《庐隐自传》)。她的悲哀尽管缺乏强者的斗志,却通过对悲愤人生的哀鸣,表现了探索人生的积极意义。她的作品的题材比较狭窄,绝大多数以青年人的爱情婚姻为题材,写不幸婚姻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异常关切妇女的地位和命运,提倡女子要有独立的人格、社会地位和完好的个性。她从妇女的角度描写恋爱题材,认为恋爱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以描写男女恋爱的专家自诩。但她笔下的爱情并非一味地柔情脉脉,而是悲气萧然。她抨击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束缚,蔑视世俗社会对纯洁爱情的谣诼,嫉愤薄情男子对女性的欺骗和玩弄,感慨有情人终不能成为眷属。当时知识青年女性在爱情上的种种烦恼和悲剧,几乎都被她写到了。

在艺术风格上,庐隐是颇具个性的。庐隐的抒情风格,清浅直切,又不失隽丽潇洒,缠绵悱恻与慷慨悲歌间有,笔锋常带感情;庐隐的小说基调,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影响,风格感伤,基调悲戚,可与同时期的郁达夫媲美;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色彩,大多数采用日记或书信或讲故事的形式,这在"五四"小说家中可谓首屈一指;她的语言流利、自然、真切,纤?而不失酣畅;她小说的结构趋向散文,在缺少约束的行文中浸透着浓郁的感情,细腻蕴藉,沉哀入骨,前期作品结构松散,词藻华丽,后期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