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魏武过曹娥碑下》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魏武过曹娥碑下》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魏武过曹娥碑下》原文鉴赏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1,杨修从2,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3。魏武谓修曰: “解不?”答曰: “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4。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注释 1魏武:即曹操,已见前注。曹娥:东汉女子。其父能拉善唱,为巫祝,在江中淹死。曹娥仅十四岁,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十七天后也投江而死。人们感其诚孝,为其立碑,蔡邕手书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2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其家四世三公,甚有名望。曾任曹操主簿,为其所杀。3臼(jijiu):舂的臼。,一种细碎而带辣味的腌菜。4辞:唐写本《世说新语》用“辤”,为“辞”的异体字。

今译 有一次,曹操从曹娥碑下经过,杨修跟从在后面,看到石碑的后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曹操便对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一直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就叫杨修单独记下自己理解的意思,杨修这样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拼成字是个‘绝’;幼妇,是少女,拼成字是个‘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拼成字是个‘好’;齑臼,是接受辛辣之味的,拼成字是个‘辞’。这八个字所说的是‘绝妙好辞’。”曹操也记下了自己所理解的意思,(一对照)和杨修理解的正好相同,便叹息说:“我的才能赶不上你,走了三十里地才想出来。”

总案 杨修以才思敏捷著称,类似本篇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还有数则,开始曹操还较为欣赏,但久而久之,便渐生忌恨,再加上他和曹植关系很好,曹植失宠后,曹操虑有后患,便在临死前一年杀掉了他。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从曹操的角度讲,他的残贤害善,使得不少士人或远投吴、蜀、或留在中原不出山,为什么诸葛亮宁肯躬耕垄亩,而不投曹操,其原因正在于此。曹操至死不能统一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