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吴冠中,不会从美术专业角度去诠释“桥之美”;我也不是林鸣,不会从工程师的角度去演绎桥之美;我是亮子,愿意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来说一说在安康市第一届中学语文“聚焦核心素养,点亮阅读明灯”教学观摩研讨会中听到的语文课堂里的“桥之美”。
语文是流向生活的河流,这一路上,有鸟语花香,悬泉瀑布,有碧波荡漾,激流险滩,需要我们带上一群孩子时而驻足慢品,时而劈波斩浪,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文本,作者,编者,老师,学生之间,架设起一座高速互通的桥梁,像林鸣总工程师架设的港珠澳大桥一样。
课堂的导入是引桥。这座引桥,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从已知通向未知,由浅尝渐入深究,由感知上升到理性。
周耀山老师开课一席话,出语不凡却幽默尽显——奇文佳作,百读不厌,却能常读常新,我们合作朗读《岳阳楼记》,你先读还是我先读?——学生反复强调老师先读,可周老师还是坚持让学生读第一段,学生顽皮,老师俏皮,于轻松愉悦中化解了氛围的严肃,此引桥的那一头,是师生无缝对接的朗朗书声。
邱俊老师的引桥,在清华园荷塘里,在田田荷叶间,如荷香氤氲:猜猜我第二次站在这里的心情?……你最懂我的心思,来读读屏幕上的文字——散文阅读,能与作者产生情感***鸣,深耕文本,就不再难。
同理,于红梅老师让孩子们介绍平利,导入《岳阳楼记》。孩子们不解其意,说茶叶,说美食,唯独忘了学校旁边女娲广场上的五峰楼,据我所知,长安镇上也有亭台楼观,对于它们的历史,我虽颇感兴趣却一无所知。张洲老师让孩子们课前唱热曲《生僻字》,等待上课铃声响起,遗憾的是,却没有用生僻字的繁难偏与孔乙己这三个字的简易平进行对比,以此激起课堂思考的涟漪。
引桥的独具匠心,与写作开篇的简新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善于在开课上下功夫的老师,他课堂里的孩子,无疑有耳濡目染的幸福。这引桥,是生活密密的芦苇丛中,一次舒展的深呼吸,也是,起跑线上发令枪响前的一次深呼吸——
预备——起!阅读从此出发,思维扬帆起航!
阅读是对话,是作者,文本,编者,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此刻,就是总工,需要不断铺设,搭建,高明的老师,总会在思维停滞时,沟通受阻处,精心预设,适时引导,及时点拨,实现阅读对话中的无痕对接,相互联通。
于红梅老师的一组话题是桥,引学生进入文本的碧波深处寻找珍奇;张洲老师以“酒”为舟,撑一支长篙,往文本深处漫溯;曹冬梅老师的自学导引,不仅有桥的引渡之美,还有示例之效,扶放结合,助学生在科幻小说的文字里自由徜徉;刘晓丽老师则用观封面、解书名、悟成长一组活动搭起一座长桥,引学生进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的精彩。
邱俊老师的课堂里,“桥之美”俯拾即是。
美在预设以情感为桥,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荷塘月色本无意,佩弦笔下自生情,散文本就是作者对生活最深情地告白。散文阅读,就是要唤醒情感***鸣,引导学生体会文字里隐含的情感,邱老师在学生读到朱自清独处的妙处时,顺势引导:你平时喜欢独处吗?此问用智慧拉近了读者与文字的距离。
更多时候,你所期待的彼岸,孩子们无法通过你的预设抵达,这就需要我们用智慧来搭桥引导。周老师在《岳阳楼记》开课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个字来评价这篇文章。第一位同学说,妙。第二位同学说,壮。都没有答到周老师PPT上预设的“美”字,接下来的阅读怎么展开,PPT要不要继续点击——活动手册已经把教学设计印发到了每一位老师手里,老师只需要按部就班下去,不容节外生枝,更不能做任何改动。
这种课,确实需要勇气,需要处乱不惊的智慧与魄力。我记得,林鸣总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说,港珠澳大桥在安放第一根海底沉管时,遭遇泥沙回填太快,清淤速度跟不上,本来二十四小时的工期延长了三倍——一帆风顺是美好的祝愿,要让祝福照进现实,需要智慧,需要信念,需要情怀。
其实,再回看学生的评价,“妙”字确实极妙,“壮”也不乏精辟。老师不妨放慢脚步,让学生陈述一下理由,妙在何处?是内容,构思,语言,手法?学生所言之“壮”,明显是指向情感的,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妙”也好,“壮”也罢,殊途同归,都可以指向预设的寻“美”之旅。
预设的阅读之桥,可以搭设在学生阅读认知的思维碧波之上,在阅读体验中感受浮桥之美。邱老师在《荷塘月色》的结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浮桥”:读作者的心境,我有怎样的触动?以“我想起古人……,我想起自己……”的句式谈谈。这节课用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一节课的阅读可能只是被激活,有所触动,若换作是高中学生,一定是有见地,还有深度。这种开放式的搭桥,活动中每一位上课老师都在搭建,每一节课都是老师在一点点铺设学生由一篇到一册的阅读之桥,搭建由片段式阅读到册读的桥梁。
变则通,通则美,老师的智慧引导,可以让浮桥彰显其大美。在介绍博喻、通感这两种修辞时,张铁军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比喻,归纳阐述;邱俊老师则由表及里,顺势引导,明晰作用。一个深刻,一个巧妙,彰显的是不同学段语文老师的智慧。
这次活动,实际上为我们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交流互通搭建了桥梁。两节课不同学段的老师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了初中语文老师的设计之工和高中语文老师的讲解之妙,各美其美,若能相互交流,则会美美与***,成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佳话。
而承载这座桥梁的基座与桥墩,就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聚焦——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创新,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能努力实现沟通之美美与***的,是我们老师自身的阅读。像娅莉老师那样,卸去浮华,静下心来,读整本书;像周老师那样,在生活的无字之处,阅读自然之书。薛翰铭主任所言之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是老师阅读躬行的实践,惟有老师的阅读,才能推动学生的阅读,才能在阅读体验中静享曹公奇老师所言阅读课的境界之美。
阅读是座桥,贯古通今,让行走之人领略无限风光;阅读是座桥,连接东西,叫实践之人饱览诗书画卷。点亮阅读明灯,聚焦核心素养,照亮阅读实践之路,熏陶引领学生。
此为活动后记,为阅读躬行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