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窝这个名字土得掉渣,就像他的酱干一样,土得有特色。
王老窝在丰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在省城合肥,也有一些人知道肥西县丰乐镇有个王老窝。他不是什么明星,也不是什么企业家,头上也没有什么耀眼的光环,就是酱干做得好。他手工制作的酱干色彩纯正,回味悠长,人们喜欢吃,一窝蜂去他家买,所以他家做出的酱干,好似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王老窝跟我岳父是亲戚,我岳父为人豪爽仗义,性情耿直,他家里有啥纠纷,赶忙找我岳父调解。王老窝在家排行老小,上有三个哥哥。王老窝长得高大魁梧,一脸憨相。他嫌自己长得太胖,做事不灵活,又贪睡,耽误干活,所以要减肥。他从市场上买了一大堆减肥产品,吃了两个疗程,整整瘦了30多斤。平时一贯少言寡语的他,而今志得意满,喜悦洋溢在他的脸上,表明减肥很成功很满意。可是三个月后,他的身体像吹气泡一样反弹回来,这时他又垂头丧气说,早知道会反弹,我也不吃那玩意啊,还有副作用。他还是以前那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传说中的丰乐河是凤凰栖落之地,也是吉祥之地。丰乐镇,依丰乐河而建,是一座千年的水乡古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丰乐古镇曾诞生了著名的淮军将领董大义、董履高;孕育了清末民初爱国将领唐启尧;张治中将军童年和青少年在这里成长的,他父亲是个篾匠,以编制篾器为生。张治中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丰乐镇成为他人生的起点。静静的丰乐河流淌千年,岸边土地肥沃,生息繁衍,五谷丰登,不仅孕育了一些名人,同时也传承了名噪几百年的酱干。
想当年进丰乐酱坊的人不少,唯有王老窝木讷寡言,只知道苦干苦累。没有人看好他,说他悟性差,没有人会认为他能学好做酱干的`技术。丰乐酱坊解散后,在那干活的人各自为政,都在家开起了做酱干的小作坊,这时他们才明白王老窝家酱干最畅销,成为抢手货,成为合肥人眼中的香饽饽。人们幡然醒悟,想到有个成语叫“大智如愚”。
手艺赢人的王老窝遐迩闻名。如果有人去丰乐镇打听王老窝,那人家就认为你肯定去买他家的酱干。丰乐镇做酱干的私人作坊有30多家,唯有王老窝家酱干味道最好最纯正,有嚼劲,百吃不厌。还没到他家,老远就能闻到他家酱干浓浓的味道,香飘大街小巷。我在单位上班,回老家买他家的酱干送给朋友品尝,很受青睐。我把王老窝引荐给单位老总,单位常派车去买,送给江苏、浙江等地的客人。有几次美国人来单位谈合作,单位每次都用车从王老窝家买了不少真空包装的酱干,作为礼品送给美国客人,漂洋过海,让大洋彼岸的人享用。在合肥的某些大酒店也能吃到他亲手做的酱干,只要我品尝一点,就知道这是王老窝家的干子,他家的干子有嚼劲,味道不一样。王老窝的酱干,已成为合肥地方饮食文化的品牌。
他和他老婆每天做几千块酱干,基本不用上菜市场,都是老客户去他家买。要是在年关,你想买他家的酱干,那可要提前预定,不然买不到。每到腊月二十后,好多人在他家排队。常有合肥来的人自带行李被子在他家打地铺等待。有个人在他家客厅打地铺睡了三晚才买到一些酱干,想再多买可不行,其他人也等着呢。
那方块形的酱色干子,是一家人的衣食父母,他就是靠着这个技艺起家的,也是靠着这个技艺发家的,但是这个活儿也很辛苦。
酱干整个制作工序很繁琐很严谨。在外挑选上好的黄豆买回家,籽粒饱满的优质黄豆,经深层过滤的丰乐河水浸泡,清洗后磨浆,再以高温煮浆,石膏点浆,过滤出白嫩的豆腐,舀入木质大板,稍稍冷却后,切成小块,再用方块纯白棉布将热气腾腾的小块豆腐,包折成正方形小包,摆上木榨板,加压成白干胚,然后将白干胚放入大锅,再配上自制的原汁大豆酱、冰糖、茴香、丁香、桂皮、甘草等十多种配料,灌上原汁原味的老鸡汤,用火炖煮数小时,待天色微明之时,把煮透入味的干子捞出,摊开,自然凉干,其色泽油亮,色香味俱佳,整个制作过程完全遵循传统工艺,做工精细,具有色彩纯正、香味悠长、口感细腻、富有弹性、回味清香之特点。
每道工序都少不了,每道工序都要细心做,豆质、水质和配料都很讲究,一步做得不到位,做出的酱干口味就不一样。平时又不敢雇人,怕技术被偷学了,王老窝和他老婆每天都要忙到夜里两点左右,眼睛熬肿了,手也泡烂了。他们时常也怨恨这个活儿,但这可是安身立命之本,没有它生存更难,虽说熬夜辛苦,毕竟收入还是颇丰的。王老窝想把手艺传给儿子,可是儿子看不上,嫌这门手艺太苦太累,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家做酱干。
不用机器批量生产,全部用手工做,王老窝对酱干的技术很保守,从不传人。早年有人愿意出几十万买他的技术,让他一口回绝了。
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天晴,还是雨雪,王老窝日复一日做他的酱干,哪天要是停做了,好多人就吃不上他家美味可口的酱干了,王老窝的苦和累,也给享受美食的人们带来口感的香醇,带来心情的愉悦,带来生活的滋润。
王老窝真名叫王焕德。在丰乐,问王焕德或许有人感到陌生,但问王老窝就人人皆知了。王老窝,慢慢地演变为丰乐镇地方文化符号。如果王老窝有眼光有远见,拿自己独创的酱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