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乡村物语散文

乡村物语散文

那是位于塞北大地燕山脚下承德境内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是我先生的故乡。结婚十几年,我其实并不曾真正的在那里长久的居住和生活过。每次节假日或者春节回家,都是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每次总是刚刚和亲友乡邻呆的熟悉一些,便又要匆匆起程返回自己家中。

 所以,关于那个村庄,那座山,那片水,那些人,那些事,所有的记忆也都是轻轻浅浅,零零碎碎的,似乎形不成完整的篇章和故事。但也就是那些零零散散,细细碎碎的记忆,又是如此的生动和鲜活而又温暖,常常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那么,我便捡拾起漫漫长河里,最闪亮最晶莹剔透的一粒粒岁月遗珠,在这个宁静的夜晚,细细品味,默默珍藏。

 1、那山

 那个村庄三面环山,山体雄壮挺拔,层峦叠嶂。村边一条柏油马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春天的山是色彩斑斓的。苍松翠柏是深深浅浅的绿,五颜六色的是各种各样的的野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如云似雪。那是漫山遍野的野碧桃,野山杏,和梨花。一片片,一团团,一簇簇,层层叠叠,微风吹来,像彩色的浪花,在碧绿的崇山峻岭中荡漾。

 五月,是春花烂漫的季节。今年的五一假期,我曾亲眼目睹了那种漫山遍野,璨若烟霞的极致的绚烂。驱车穿行在盘山高速公路上,眼睛已经不听使唤,我和丫头不顾老公的呵斥,纷纷摇下车窗,尽情的呼吸那山间清新宜人的空气,让那满眼的春光尽收眼底。以至于在我和丫头夸张的大呼小叫中,车子已经驶过收费站50多公里,竟全然不知。原来老公的目光,也早已被眼前的应接不暇的美景所迷惑,是要把我们带到那一片粉色的云彩里去么?

 那里的夏季温度适宜,不愧是历代皇家避暑的胜地。所以,我们倘若暑假回去,通常会多呆些时日,享受那炎炎夏季里独有的清凉。

 婆家的房子位于村子中央,地势开阔。三年前拆了老宅,翻盖了新房。高高的院墙,气派的门楼,黑漆的大门。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被勤劳的婆婆种满了各种蔬菜:小葱,莴苣,水萝卜,青椒,西红柿应有尽有,黄瓜和丝瓜藤攀爬得肆无忌惮,很是招摇,霸占了半个院子。月台上通常还会搭一架葫芦,浓密的叶子遮出一片浓密的荫凉。可爱的小葫芦悬垂下来,娇憨玲珑,像顽皮的孩童,让我想起动画片《葫芦娃》里的小兄弟们。

 每天的晚饭,那一定会是在院子里的葫芦架下吃的。每次我们回家,婆婆总会把场面搞得非常隆重,绞尽脑汁把饭菜准备的极其丰盛,然后把当村的二姐一家招呼过来,热热闹闹的一起吃。吃饭,酒是一定要喝的,而且一定要喝高度的白酒,板城烧锅或者山庄老酒,都是当地的特色。因为那里是满族自治县,人们多是满族人,努尔哈赤的后裔,性格极为豪爽,不论男女都能喝酒,有点接近东北人的性格。一顿晚饭,推杯换盏,你来我往,一杯接一杯,酣畅淋漓,直喝到月上柳梢头,不醉不休。

 天色渐晚。远处的山渐渐模糊起来,在冉冉升起的月华的照射下,只剩下一片灰色的轮廓。夜晚的村庄异常的安静祥和,天空仿佛也变得更加深邃高远,星光显得格外璀璨明亮。我因为自小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长大,结婚之前,对山的概念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每次跟老公回老家,我对山村的月夜总是异常的情有独钟。

 倘若是夏天,其他人都进屋里说笑聊天,我一定会一个人在院子里安静的坐着。对着远处静默的山,遥远而深邃的夜空,忽明忽暗的星光,独自享受那份在城市里永远也无法体味的宁静。感觉整个人,整颗心都被如水的月光洗涤的纯净清澈,尘世中的一切繁杂瞬间都化为乌有。就像长久使用的电脑的磁盘,被格式化了一般,顷刻间变成了清零的状态。

 清晨,阳光亮得刺眼,山里的阳光似乎比城里要强烈很多,无遮无拦。那种大片的阳光洒满房间的感觉,真是妙极了!我们的卧室靠近南面的窗户,无需出门,透过卧室的窗玻,就能清晰的看到南面苍翠的山峰,蜿蜒曲折,飘渺的雾气从半山腰渺渺升腾,山峰时隐时现,似梦似真,如仙境一般。

 有时候在房间里看的不过瘾,我便披了衣服跑到院子里。承德不愧是避暑的圣地,即使是三伏天,这里的早晨也是带着些凉意的。所以每次回家,婆婆总会嘱咐我们带一些长衫长裙。早晨的空气湿润而清新,带着乡村特有的青草和花香的混合味道,让人沉醉。

 举目远眺,大大的、红红的太阳仿佛是从远山的后面跳跃出来。远处的山、树林和近处的村庄,正笼罩在清晨暖阳的柔光里。清风飘动,院子里的葫芦藤,黄瓜架上,有晶亮的露珠在调皮的滚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放下那抹娇羞,忘情的手舞足蹈。

 听,欢乐的鸟儿开始鸣叫,叽叽喳喳;鸡鸭变得欢腾,咕咕嘎嘎;猫儿、狗儿也来凑热闹,汪汪喵喵……这样的.特别的晨曲,这样悦耳的合奏,许是只有在山里的乡村,才能欣赏到的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吧!

 2、那水

 村子的南边流淌着一条长长的河,由西向东奔腾而下。河边是一片茂密的杨树林。十几年前第一次跟着老公来这个村子,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条河。那个时候,河面宽阔,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小鱼小虾成群结队,悠闲地游动。夏天,一片一片的蒲棒生出水面,簇拥着,影影绰绰。微风吹拂,水波荡漾,水面也变得生动起来。

 夏天的夜晚,我曾经跟着婆婆和二姐去河里消暑戏水。山里的月光清澈如水,温柔的倾泻而下,月亮的影子倒影在河水里,闪着细碎的光晕。河水经过阳光一天的爱抚,变得温暖。我虽然生在白洋淀边,却是个典型的旱鸭子。所以只是脱了鞋子,提溜着裙子,小心翼翼的在河边的浅水里走动和张望。一不小心,河水浸湿了衣裙,索性就不再去管他,和二姐、婆婆一边嬉闹,一边开始用水撩动着水花。于是,每个人的胳膊上,脸上都滑动着水珠,整个人变得湿漉漉的。晚风轻轻拂过,一阵清凉,惬意无比。

 十几年前,河的南岸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远远望去,像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的海洋。听婆婆说,村子里这千亩的水稻田,就是要用这天然的河水浇灌,才长得颗粒饱满,味道醇香。在这十里八村,这个村子,也算得上有名的富庶之地。

 我和女儿最喜欢的是在稻田里捉蚂蚱。稻田里的蚂蚱喝天然的晨露,体态均匀,色泽翠绿。捉蚂蚱当然也有讲究,一定要在有朝露的清晨。晨露打湿了蚂蚱的翅膀,欲飞不能,一个个正趴在水稻的叶子上闭目养神。我和丫头每人拿一个大可乐瓶子,只需轻轻走过去,轻而易举的就把它们一个个收入瓶中。回到家中,用淡盐水把这些猎物浸泡上几个小时,然后在太阳底下暴晒。

 晚饭的时候,丫头已经迫不及待,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蚂蚱刚下锅,她便在厨房里焦急的守着。才翻炒几下,清香的味道飘出,她便张着手讨要几只,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吃饭的时候,那盘美味儿的油炸蚂蚱一定会放在我和丫头的跟前,两个人你争我抢,互不相让。那味道,真是百吃不厌,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遗憾的是,十几年后的今天,再回到村子里,那条记忆中的河已经面目全飞了。曾经宽阔的河面,只剩下窄窄的一条,采沙场,石料厂占据了河滩的大部分地盘。那一望无际的千亩水稻田,三年前也早已没有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一片片的蔬菜大棚。这里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农业实验基地。那条清澈的小河,碧绿的稻田,美味的蚂蚱,也只能留在美好的记忆里了。

 3、那人家

 公公婆婆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勤劳朴实,心地善良。但和很多农村老人一样,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老公他们一***姐弟四个,只有他唯一的男孩读了大学。

 自我第一次见到婆婆,便知道,她除了种地,还靠卖豆腐补贴家用。所以村里人都称她“豆腐大娘。”对于婆婆做那个小买卖,我常常感到百思不解,因为婆婆从没上过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上来,但卖豆腐算账,那叫一个迅速,就连我们这些上了大学的,都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婆婆家的老宅,是前后两处房院。前院居住,后院的三间房子堆放一些杂物,另外就是婆婆的豆腐坊。结婚之前,我从不知道,也没见过做豆腐的整个工序和过程。只见过在大街上叫卖的白嫩的豆腐。婆婆每天需凌晨3点多起床。浸泡,研磨,烧煮,点卤,到最后用一块大石头把豆腐压上。水分挤压的差不多了,再把石头搬下来。婆婆踩着三轮车到村子里叫卖。“豆腐,豆腐……”婆婆抑扬顿挫的叫卖声,推着三轮车回到家那张笑脸,我始终记忆深刻。

 虽然婆婆做豆腐很多年,可是,直到现在,我也并不知道做豆腐要用多少道工序,也从来不曾亲眼见证过那个神奇的过程。只知道,每次早晨,婆婆一定会冲三碗浓浓的豆浆加好了糖,放在厨房里,等我们起床以后喝。那豆浆,也是我平生喝过的最香浓醇香的味道,是任何的酒楼、饭店、麦当劳、肯德基也做不出的味道!因为那豆浆里融入了婆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公公人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但多才多艺,曾经在村子里教书代课20余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但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山水花鸟画也描绘的非常精彩。春节的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热热闹闹的贴对联,也是公公大显身手最忙碌的时候。通常晚上写上大半夜,第二天白天拿到集市上去卖。有时也会用宣纸画一些花鸟字画,价格自然要贵一些。

 冬天天气寒冷,我们劝他:“这么冷的天,又不缺那几个钱,还是别去了吧!”他就是不听,头也不回不声不响的走了。每次看他脸冻得通红,却一脸笑意的回来,就知道生意应该还不错。那份快乐和满足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吧!

 除了写字画画,公公还对乐器有些研究。电子琴,口琴,二胡,笙,很多种乐器都是无师自通。所有乐器里最拿手的就是吹唢呐。当然了,唢呐吹起来声音高亢明亮,他每次在家里吹都会被婆婆大喊一通,说是惊扰了街坊四邻。公公知趣,并不反驳,一个人拿着唢呐不声不响的走了。有时候,身后也会跟着一群孩子。不多会儿,村子南边,远远地传来唢呐悠远高亢的声音,我们一猜就知道,那一定是公公在河边,对着河对面的大山在吹奏,于是,欢快悠扬的唢呐声便飘荡在村子的上空。

 近几年,村子越来越富裕。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子里成立了一支秧歌队。会吹唢的公公和性格开朗的婆婆当然是主力队员。农闲的时候,他们每天都会到村东头的广场上去排练。遇到四里八村婚丧嫁娶、庙会或者春节,就到了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过春节,我们一般会在老家多呆几天。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也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一年一次的大团聚,那种欢乐的气氛自不必说。

 腊月29那天,家家户户开始忙活起来。鲜红的对联,五彩的门神,栩栩如生的窗花,大红的灯笼……过年的气氛异常浓烈。夜晚,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闪闪烁烁,在风中摇曳。站在村头的大街上,那一盏盏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绝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拜年,在农村是比较隆重的风俗。按照满人的风俗,男人拱手,女人作揖。哈哈,不过,我和丫头只是凑热闹,嘻嘻哈哈,这些礼节是断然学不会的。小丫头们一夜之间都变成了骄傲的格格。我见了女儿也改了称呼:“萱格格吉祥!”把丫头美的花枝乱颤。

 初一上午,家家户户欢欢乐乐的拜完年,吃完丰盛的午餐,村子里的秧歌队开始粉墨登场了!我和丫头最乐得看一脸褶子的婆婆,对着镜子描眉画眼。白白的粉底,浓浓的眉毛,粉红的眼影和脸蛋,抹上红嘴唇,最后再穿上那身翠绿色镶着红色花边的演出服。哈哈,我和丫头看着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婆婆,经常会笑得前仰后合。婆婆冲着我们故意来个夸张的造型说:“你们看看,这不是老仙女下凡吗?”

 随着震耳欲聋的欢快的鼓点,高亢悠扬的唢呐,打扮的花花绿绿的秧歌队员们,踩着欢快的鼓点,忘情的扭动着,跳跃着,挥舞着……那气氛,那场面,那一脸的笑靥如花,全然看不出那都是一群60岁以上的老人啊!

 4、那片乡愁

 结婚十几年了,每到假期,老公便归心似箭。他说:“那里是故乡,是我的根啊!”那份急切与期待的心情,望眼欲穿的目光,真是让人动容。所以每年的大小假期,我和丫头都会跟随着老公回老家几次,小住几日。

 我也便理解了他的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和乡愁。也读懂了婆婆见到我们那份难掩的喜悦,满眼的甜蜜,追随的身影;站在大门口目送我们的汽车驶出很远,依然挥动的手臂,以及那依依不舍得目光……

 回去的次数多了,村子里的房屋,街道,山水,乡邻也渐渐变得熟悉和温暖起来。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美丽的小村庄,那山,那水,那人家,那些温暖的片段,便也会时时出现在的我的梦境里,挥之不去,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