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三国演义对印尼华人的影响

三国演义对印尼华人的影响

三国演义对印尼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华人的地方就会喜欢三国演义。

曾锦文,华人后裔,于1866年就读于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海军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872年,他返回新加坡担任商行会记兼出纳。1890年4月5日,北洋舰队到访新加坡,中国海军将官们特地去拜访他,以答谢他的教导之恩。

1910年-1913年之间,印尼华裔钱仁贵译出全本《三国演义》,分六十二次发表译本。他在翻译中,为了能使当时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居民看懂,对一些词语做了注释,还翻译了不少明朝毛宗岗的评语。这一版三国,为印尼热衷改编《三国演义》的爱好者们提供了参考。

历史渊源:

在东南亚,由宫廷高级官员翻译中国古典小说的,惟独泰国。在泰国,王室成员对中国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十七世纪,就有许多中国剧团出现在泰国王宫,上演中国传统戏剧。得益于宫廷官员的资助,小说翻译工作顺利进行。

泰版《三国演义》,经移植后命名为《三国》,由昭披耶·?帕康(1750年-1805年)译出全本,于1802年问世,时值拉玛一世王朝(1782年-1809年)。帕康是福建人后裔,本姓洪,曾经担任商务兼外交大臣。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官,因其政绩卓著,被泰国王室赐予王族姓氏“昭披耶”。

帕康的译著被称为“洪版三国”,受这本书的影响,泰国形成了新的散文体——“三国体”(Samnuan Samkok)。继三国故事之后,在官方的资助下,泰国又译出了二十九部中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