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语:“一沙一天堂,一花一世界”。聆听花开的声音,用的不是耳朵,是心。
当心静下来的时候,世界在缩小,我在长大。
2017年,仲春。空气中连雨的湿气久久不散。一晴,睁开眼,玉兰花大朵大朵,如一只只的喇叭坠在高大的阔叶旁。一畦一畦的菜地藤蔓婀娜,浓密的绿潮袭卷,瞬间密密麻麻激活细胞。我在微热中蠢蠢欲动,隔年的旧事再发芽——爬满的全是亲情。
母亲回来了。妹妹毕业后去了天津。母亲每年年后的三月去给妹妹带小孩。从三年级到六年级,6月前后回株洲。
五月中旬,母亲寄回了几大箱衣物。再搭火车回家,我以为她已是两手空空。谁知,又是托运回来的长凉席。还有在车上买的大堆零食与营养品。母亲第一句话就是,女儿,您的脸又胖了。我把母亲上下打量了一番,她似乎又瘦了一圈。
父亲回乡下去看奶奶,要五天才能回来。我与母亲晚上相依作伴。母亲反复问我:您跟龙(我老公)是不是没有爸妈过得更好?我偎着母亲的头,笑而不语。
周末,母亲不晓得哪来的兴致。早上起来,想去逛街。说得正起劲,突然头发晕。只得取消了打算。母亲在诊所老医生那测完了血压,量完了心跳,我们决定去公园。
蔷薇园是一块翻来覆去的煎蛋。吃一万次,虽也精致典雅,却索然嚼不出味来。不过,我们赶了个巧。百合花一簇一簇地等着我们呢!我跟母亲在粉红色的花海中流连了半日。
出园的时候,售票的男人说,妈妈有老年证可以免票。他女人当时没有说,于是,他送了三盆花给我们,算是补偿。我费尽心机地用自行车把三盆花拖回了六楼妈妈的窗台外。爸爸妈妈破天荒地把我夸了个遍。
七天后,第一朵百合张开了花瓣。那些颀长,干瘪的花骨朵陆续的竞相绽放。我家那花开的阳台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合的枝干纤细而修长,叶子亮丽镶嵌有四条白色的弧线。白色的花朵纯洁,素净。细腻仿瓷质感的白,花心中探出褐色的花蕊。如美人照水,风姿绰约却丝毫不轻佻。如少女穿着白色的裙装,端庄大方。单调的阳台有了这些身影跳跃,摇曳。俨然丢失的鸽子又飞回来了。它们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又好似晶莹剔透的水晶花。它们滋润了我们因疏远美丽而干涸的心田,赐予了我们生活的喜悦与悸动。
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情景。去年秋日的夜晚,我独自在妈妈家窗台的书桌前读书。快到中秋节了。抬头,月亮如一面悬着的镜子,白花花地照着我。泻下来的水银化学实验般把墨香匀出,溢了满屋。
突然,一声KTV的.音乐划破了这片宁静。接下来是自由市场一浪叠一浪的市井声。有人用脸盆在打水,有人骑自行车“垮哒垮哒”地路过。有野小子捉迷藏游戏时的打闹。有女孩子跳皮筋的嬉笑。
缘于住在广场附近,来来往往的人流芜杂。我对声音素来抵抗力强。只是这读书的时间,夹杂着一堆小摊小贩的俗语俚语,犹如花下晒裤衩,着实伤大雅。
我把窗帘拉上,遮着外面,希望能消停会。
卡拉OK好像是一个人,其如抽风一般,歇息了一会,又咆哮起来。突然马路上的汽车声,过往的摩托车声竟也跟着起哄。“滴滴滴,嘟嘟嘟,轰轰轰”地拉长了音。我再也没有了心绪,字犹如天书上的梵文,塞也塞不进我脑子。我无奈地合上书本,打开了电视........
我又回到了窗前。母亲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低着头,青筋突出的手捏着针,“窸窸窣窣”地在缝衣物。父亲系着围裙,抄着锅铲,冒着扑面的油烟在做饭。窗外的世界依然弃我与不顾,喧闹的架势张牙舞爪。可是,分明有百合细碎伸展的生命之音盘旋在我的耳际。那较莫扎特的钢琴曲更动人,较贝多芬的命运曲更亢奋。我的家中流动着暖暖的温情。“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陆游《北窗偶题》怕是与我相近的景况不?
原来,幸福不是富有与贫穷,而是再大的风雨,也能被挡在屋外。支撑这个房屋的不是铜墙铁壁,而是无价之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