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文有什么特点
古文有以下特点:
一、言文分离。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2. 什么是文言文呢
简单说,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定义: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
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泛称为古代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时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特点: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概述: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
“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你吃饭了吗?”。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结构: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
3. 什么是文言汉语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部分。平时我们学习语文,现代文占的比重大,到了五六年级,课本上也会出现少数几篇古代文章,像故事《刻舟求剑》、《弈秋》等,这些文章用的就是文言。
确切地说,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就是文言。最初,先秦时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开始与口语很接近。后来口语向前发展了,书面语却发展得很慢,几乎是原地不动。这里有书面语相对具有保守性的原因,也有文言被少数统治者所垄断的原因。总之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越拉越远,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言。文言具有词汇丰富、语句精练等特点,对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影响。
文言难懂,不利于交际,又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所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兴起了白话文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文言的统治地位。现在文言已经被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所代替。
我们之所以在语文课上还学习文言文,是为了了解我国古代汉语,继承文化遗产,学习文言的长处等。这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4.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文字发展有三个阶段,象形文字、形意文字、字母文字。
汉字属于第二个阶段形意文字,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字母文字属于第三个阶段,比汉字高一个阶段。
作为形意文字,汉字的特点是,其单字表意,也就是说看见一个字,也许你不知道这个字该怎么读,但你很可能通过汉字的几种构成方法,猜到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而作为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其主要特点是,文字表音,也就是说一个单词,也许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你可以根据字母组合,拼出这个单词的读音。
就构成来说,字母文字比汉字简单,然而却缺乏汉字的纽带作用。
据语言学家研究,面积和中国差不多的欧洲,之所以很少有统一的时候,和其采用的字母文字是分不开的。美国专家甚至说,若废除汉字,中华将不再存在。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汉字表意,比如说一个北京人,到了广东,对北京人来说粤语可能就和外语等同,那么如何交流,汉字,不管这个字在广东在粤语中读成什么音,但一写出来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这就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祖国的统一。
然而若是使用的字母文字,可以想象,同一个事物,由于在北京话中和粤语中的读音不同,根据字母文字的表音的习惯,拼出的单词就不同,如果双方用文字交流就会出现障碍,而文字和语言均无法交流,隔阂和分裂就产生了。
汉字还有一个优势是传承性,字母文字的简单、简便代表了新创一种文字的容易,所有的字母文字都是脱胎于迦太基字母,然而现在字母文字也不下数十种,各自之间,甚至同一种文字之间的传承关系不紧密。
比如,一个现代英国人如果没有受过专业培训,那么绝对看不懂300年前的英文,这是因为当时被叫做什么的事物,现在单词的意思可能已经完全的改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东西,可能有同样的叫法,所以要研究古文对于字母文字的国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对于汉字来说,只要能看懂繁体字的人,现在看唐代的石碑这些,就算不大明白文言文的写作方法,但读一遍意思也能把握个八九不离十。这是因为汉字是表意的,其文字的延伸意思是一脉相承的,学古文的时候,老师常常说,这个字在古文中应该读什么音,但不管其应该读什么音,但都不妨碍我们理解这个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不论他是读说(shui)客,还是读成说(shuo)客,对于大家来说,看到这个字都能明白其意思不是吗。
这就是汉字的意义,维护民族稳定的纽带。
5. 文体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首先,小说,无论是短骗还是中篇长篇,都用一个***性:既是: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各种叙事方式,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叙事过程是小说区别于戏剧的重要特征。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各种叙事方式,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叙事过程是小说区别于戏剧的重要特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散文的概念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我国是一个有散文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个政治集团、各个思想流派,都以散文为武器,抒发哲理,阐述政见。随着历史的演进,散文的形式也有很大发展。越来越多的散文大家,都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充实丰富了我国的散文宝库,并为散文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狭义的散文,从内容和写法上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以写人叙事为主的,称为叙事散文;以抒情议论为主的,称为抒情散文。
记叙文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