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31晁错及其它人物——汉朝中后期论说散文的兴起

31晁错及其它人物——汉朝中后期论说散文的兴起

08 晁错及其它人物

晁错(约公元前200—公元前154年),也曾多次上疏朝廷,他是一个法家人物,主张重农抑商,发展生产,削弱诸侯,抗击匈奴。他的文章不大讲究文采,但思想深刻,说理透辟,很有法家的文风特点。

……

这段主要讲粮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还有一些藩国的作家,代表如枚乘和邹阳。

当时他看到吴王有谋反之心,就劝他不要谋反。

邹阳早年与枚乘同居于吴王刘濞门下,也写过《上书吴王》,劝其勿反。后来被下狱,又写了《狱中上梁孝王书》,陈诉冤屈。文中大量列举古代君臣遇合的事例,劝谏梁王真正信用贤才,“不牵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抒发了正直之士无辜受谤的悲愤。

这类文章明显带有战国纵横家的特点,他们是在诸侯王的国家里。在思想上,还和朝廷一样,维护中央的统一。

藩国之文的另一部代表作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的《淮南子》。这本书最终编成是在汉武帝时期,它仍然代表了汉初的文风。

09 西汉中期的论说散文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顶点,散文创作也空前繁荣。它们继续保持了前期散文充满政治激情,有文采,有气势的特点。在内容和文风方面,这一时期的论说文中又有三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首先,是出现了一批直接为朝廷歌功颂赞、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作品。其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

其次是出现了一些感慨士之不遇,抒写牢骚不平的作品。

而写法上很奇特,他是采用说反话的形式,让对方讽刺自己,自己出来辩解,说自己没有牢骚,我这种待遇已经不错了。

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有一种开拓的作用。后来,很多作家都这么写过。

另外,随着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也出现了一种典雅醇厚,坐而论道的儒者之文。 代表作家就是董仲舒(公元前 179 —公元前104 年),他的主要作品是天人三策。

《对策》一文中说:

作者的出发点是对统治者进行劝谏,但是这种劝谏是温和婉转的,因为打着上天的权威,用上天的权威来吓唬人,这种写法从董仲舒开始,以后就慢慢的成了汉代散文的主流。这是西汉早期散文创作的倾向。

10 西汉后期的论说散文

西汉后期,儒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政治日趋腐败黑暗,社会矛盾开始尖锐,外戚专权。由董仲舒开始的雍容典重,带有浓厚的经学和神学气的文风在此大为盛行。

当然,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争论,今学和古学有什么高下之分。因为立场不同,这也很难分出高下的。

11 东汉前期的论说散文

这个时期的经学有了一下新的特点,首先是统治者自己提倡,要求儒家学习经典和拥君保皇结合起来,鼓励知识分子写歌功颂德的文章。

汉章帝就曾在班固面前批评司马迁作《史记》“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世也”;称赞司马相如于病中“述颂功德”,作《封禅文》,则堪称“忠臣”,“贤迁远矣”。

这其实,就是鼓励文人,文过饰非,拍政权的马屁,高唱赞歌。在这种文风的影响下,可想而之,马屁语言当然是大行其道了。在这种环境下,真正流行的是所谓的谶纬,迷信和杂书。

这个时期的斗士有所成就的可以说只有王充。

12 东汉后期的论说散文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黒暗。广大文人中蓄积了越来越多的忧虑和不满。像班固那种歌功颂德之作再也写不下去了,揭露和抨击时弊的作品多了起来,这一时期出现了几部比较有名的政论文专著。

这样的行为和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什么两样?

这一时期,士大夫激扬生气,砒硕名节,相互品评题核;还有些人以名士自居,蔑视权贵,敝履功名,愤世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