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词歌赋,优雅儒风
下面是小女子自己所作.简陋之处还请见谅。
<;凡尘轻缘>
若水三千一瓢饮,孤魂藏花花泪襟。
仙山古刹桐梧叶,竹木短草用情深。
空影淡落逐流水,多情笑我痴癫疯。
谁把凡尘情缘了,等得一世向月焚。
<;浣溪沙>
羞语娇容怯思慕,不懂风情倚红烛,杯酒小饮影自独;
淡愁心愿无人诉,凄清还寒添衣渡,春时未晚成倦属。
<;红尘缘>
无关硝烟踏战马,血风气宇梧桐刹.
滚滚大江谁人胆?将军举剑试比天.
静观俗世恩与怨,云野苍茫龙啸然.
莫叹多情应笑我.岂多回眸意无边.
生死盟约伤往事,红尘凡事由可怜.
<;水平浅调>
月如勾,难掩清风醉窗口,西门紧扣,为谁留?
小楼空,桃花依笑颜如水,流空天头,心了否?
燕儿飞,菊枝散金绿影衬,蝶翩潇渺,蜂忙长;
酒半杯,饮进手放筹阙晓,乱了眉头,容紧皱;
疏香浮,孤色森森绛云野,满园翠断,旧似霜;
关厢房,十万思愁绪千泻,是缘轻浅,独沉伤;
劳神样,倚栏睡梦朝仙处,山鸟无声,树未动;
沉迷吟,幻演平情除嘈杂,悲楚弃离,短消魂。
2. 有关称赞儒风的诗句野鹤孤云闲活计,清风明月道生涯.千山磊落收云气,四海光明耀日华.一镜湖光十余里,两山倒影百千重.不怨深山自采樵,山中别有好清标.幽居石室仙乡近,不假环墙世事遥.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仔细看.雾卷云收山岳尽,楚天空阔一轮寒.嘉州能仁默堂绍悟禅师《颂》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天气清明新雨后,山光日色满秦川.山衔幽径碧如环,一壑风烟自往返.两山南北雨冥冥,四牖(“游”音,指窗户)东西万木青.行尽重云几曲山,回头方见碧峰寒.天将仙掌都遮断,无恐尘中俗眼看.临溪坐石遍岩谷,幽处往往闻丝簧.山光似迎好客动,日景定为游人长.卜居幽胜衡山绕,五峰西望青冥杳.千峰竟秀,夜深白鹤听仙经;万壑争流,风暖闲禽相对语.巍巍岗岭,滚滚尘沙.满山怪石插狼牙,遍地乱峰排剑戟.昏沌沌云封山岫,黑沉沉雾锁山峦.青山点点参云表,流水淙棕落涧中.层层叠叠,重峦耸翠,分明是华岳三峰;突突兀兀,峻岭横空,那数庐山五老.千山兢秀,万壑争奇.千峰竞秀,层峦叠嶂黛参天;万壑争奇,一派湍声清缭绕。
3. 文言文《孙泰》译文出自唐.王定保《唐樜言》
原文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泰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品德操行很有古代圣贤的风范。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子。有人问他原因,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市场上看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然后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急忙把银制的灯台还给了卖主。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我刚好收到中央 *** 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
注释
1、师:拜……为师
2、操守:行为举止
3、古贤之风:古代贤人的风格
4、颇:相当地,很
5、姨妹:表妹
6、先是:在此以前
7、子:女儿
8、损一目:一只眼瞎了。
9、取:通“娶”,娶妻
10、女弟:小女儿
11、或:有的人
12、诘:追问
13、适:嫁
14、风:风范
15、长:大女儿
16、卒:亡故
17、市:买
18、亟(jí):赶快,急忙
4. 给季弟书 魏禧 文言文翻译《给季弟书》译文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
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
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i艮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时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
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大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
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
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
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
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弟弟你自勉吧! 原文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作者魏禧(1624~1681) ,我国清代散文家。
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
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
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强调作文章要注重“酝酿积蓄,沉浸而不轻发”。
擅长将简洁的叙述和恰当的议论结合起来,收引人入胜之效果。清初,人称魏禧、汪琬和侯方域为散文三大家。
魏禧的诗有深沉雄浑之风。
5. 谢万北征文言文翻译谢万北征前燕时,常常以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哥哥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随口对谢万说:" 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以便让大家能心情愉快。"
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 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 众将听罢非常气愤。谢公想在将士中加强恩德威信,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
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谢安又说:" 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 谢万这才得以幸免。
谢万北征是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一篇文章。谢万北征前燕兵败,因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将士。军中的人想除掉他。因为哥哥谢安的人情,才得以幸免。
原文: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 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 诸君皆是劲卒。" 诸将甚愤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 当为隐士。" 故幸而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