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一种传统建筑,亭,多出现在水乡山村,庭院景观之处。“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初始,亭之功用,多在供行人歇脚。或是文人骚客诗兴大发之故,尔后,亭便于楼谢结缘,与庭院联姻,成了诗人骚客、达官贵人的玩赏之物,亭因人名胜,而人也因亭传名。
中国的四大名亭,无不如此。位于苏州市城南的“沧浪亭”,因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的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名冠天下。白居易诗一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位于京城的“陶然亭”,便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的“醉翁亭”,因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而铭传古今。长沙的爱晚亭,名起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且停亭”。其中,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在建亭之初,李渔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助,其中,出钱最多的是当地财主李富贵。在给亭子取名时,李渔征求李富贵的意见,李富贵脱口而出“富贵亭”。李渔觉得太恶俗,就阻拦说:“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我给亭子取了名,你不同意,那你说该叫什么?你不是也没取出更好的名字来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名字了,“且停亭”。”财主还想辩解,李渔说道:“且自在这里停一停,歇歇脚,怎么不能叫“且停亭”呢?这个亭子就叫“且停亭”了。”李渔在“且停亭”题下了一幅千古流传的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李渔就是一位懂得“且停停”的人。在清顺治三年,也是清军攻占浙江金华之时,功名不遂、身经战乱的李渔归隐故乡,回夏李村居住,开始了他一生重要的“且亭亭”的隐居生活。在夏李村,李渔构筑了自己的乐园-伊山别业。他锄禾以欢,渔舟相揖,读闲书,养花草,访逸叟闲夫,写诗词歌赋,将庙堂之险换江湖之乐。尔后,他又下杭州,修“武林小筑”,学归隐之仕,求艺末之技,写剧本,训戏班,无心插柳之际,却引得洛阳纸贵,将中国戏剧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公元1662年前后,李渔舍弃了让他事业如日中天的的杭州,前往南京,遍访名仕,“过一地即览一地之人情,经一方则睹一方之胜概“,在他60岁的时候,写就了奠定他名留青史的《闲情寄偶》。
归隐是李渔的人生主旋律,从搏功名而囔萤映雪,刺股悬梁,到隐山林而闲情寄月,放荡不羁,懂得”且停停“的李渔,虽然没有收获金榜题名、翰林有位的殊荣,但是他却收获了人生的另一番风景满眼的青山绿水人家,满胸的浩荡天地正气,满脑的睿智豁达聪慧。亭以人传,其实,人也以亭传,因为“且亭亭”,浙江兰溪人记住了李渔,也记住了人生路上且停停。
且停亭,且停停。亭,欣赏的是风景,停,留下的是惬意的心情。人生需要赶路,因为,那是安身立命之需要,但生活更需要停留,因为,那是成就幸福的不二法门。现代生活,我们可能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且停亭”,迷茫的时候,且停停,为生活寻找方向;疲惫的时候,且停停,为心灵寻找港湾;麻木的时候,且停停,为生活寻找感动。人生路上且停停,你才能欣赏到一路花香的风景或许,那是清晨窗前小鸟的歌唱,清风的徐吟,或许,那是一杯袅袅飘香的咖啡、一杯清淡无味的清茶,或许,那就是我们平常的一粥一饭。停下来,我们才不会忘记我们当初出发的目的,才不至于迷失本真的自我原来,我们一路忙碌,一路寻找的,都是那个叫做“幸福的”字眼。
仔细想来,人生道路多匆忙,学会且停停,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何妨且停停?让大脑放空,让思想宁静,让心绪平静,说不定,无路变出路,险境变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览众山小之时”,何妨且停停?放低身份,抛开功名,涉远山,访深谷,如“王石”一般洒脱而空灵,你人生境界会因此更上一层楼。当忙碌匆匆,无暇顾及身心之时,何妨且停停?关掉手机,离开电脑,与家人来一次远足,与朋友去喝一盏清茶,说不定,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家庭、友谊,还会意外收获事业的峰回路转。
想起多年前迷恋的一则广告:云海滚滚,麦浪金色,火车跨过平原突兀的高架桥,驶过一望无际的高原。镜头逐渐拉近,车厢里的男主角出现在画面之中,他看着车窗外的风景,阳光温暖而金黄,斜斜映照在他古铜色的脸上。火车穿山林,越草海,中途,他下了站,拿起了相机,细细地注视着铁路旁皑皑的雪峰、悠闲的牧民、草原上如暗色白花一样的羊群,“咔嚓”拍下了这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广告语此时响起: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人生需要停靠,因为这个社会太浮躁,太匆忙,这样,我们才不会错过太多的的人生风景。